現如今,很多家長都發現自己的孩子不怎麼愛吃飯,甚至對吃飯還有厭煩的情緒,這讓家長們都十分擔憂,畢竟人是鐵飯是鋼,不吃飯怎麼能讓孩子的身體健康成長呢?可是現實情況就是大部分的孩子在進食的時候都需要家長們的監督,甚至有些孩子還要在家長的「逼迫」下才肯吃飯,實在太令人頭疼了。
實際上,孩子不吃飯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為家長的一些不恰當行為導致的,因此,如果家長們想要孩子好好吃飯,這幾件事就不要再做了:
很多家長在飯點的時候為了能夠節約自己的時間,總是會選擇自己用勺子一點一點的為孩子吃下去,尤其是給孩子吃米糊或者其他湯類的食物時,家長們不想看到自己孩子弄得滿臉滿身都是污漬,更不想為孩子收拾殘局,於是每次都會使用親手喂到孩子嘴裡的方法。這種方法的確省時省力,但是這樣會使得孩子得不到鍛鍊的機會,養成不了獨立進食的習慣,因此,到孩子應該獨立進食的年齡段時,家長們會發現自己的孩子不太願意吃飯。
有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吃飯的時候特別喜歡玩,就比如說邊吃飯邊看電視,或者邊玩遊戲,這就會讓吃飯的時間變得特別長。但是這些家長又並不放在心上,覺得孩子只要能開開心心地吃飯,玩一玩也無所謂,但是過不了多久家長們就會發現,孩子吃飯的速度變得越來越慢,有時甚至需要兩個小時,這就是因為家長們沒有注意培養孩子吃飯的注意力,孩子吃飯無法專注,長此以往不僅不能好好進食,還有可能對胃的健康有所影響。
有些家長屬於急性子,還總是拿大人的行事標準來要求孩子,比如有些父母認為自己吃飯的時間只需要十分鐘到二十分鐘,特悶就會認為孩子也只需要這麼點時間,只要孩子有所拖拉,這些家長就會猛地一頓頭催促,效果的確會很好,孩子吃飯的速度會加快許多,但是到後來家長們會發現孩子越來越不愛吃飯,不管自己怎麼催,孩子進食的速度都會很慢,這其實是因為在家長不停地催促下,孩子會十分緊張,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對進食產生牴觸。
其實父母想讓孩子獨立吃飯,做到這幾步就好:
治病得治本,孩子不愛吃飯,就想辦法讓孩子對吃飯產生興趣,比如家長們可以定期換個花樣給孩子做飯,讓孩子看到不一樣的食物產生新鮮感,自然而然的,孩子就會拿著碗筷開始吃飯了,因此,家長們可以在家裡多學習食譜來調動孩子吃飯的積極性。
在孩子有動手能力的時候就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吃飯,不要為了省時省力就一貫地喂孩子吃飯,應該主動地去培養孩子吃飯的獨立性,即使孩子吃的滿臉都是,也不要貪圖方便,家長們應該在孩子獨立吃飯的途中教會孩子正確進食的方法。
在吃飯的時候,家長們應該給孩子一個專注的氛圍,有一句俗語說得好「食不言寢不語」,說的就是吃飯的時候應該專注,不應該在孩子吃飯的時候給他看電視或者玩玩具,家長也是如此,不要在吃飯的時候玩手機,做好榜樣,這樣孩子才能做到吃飯專注。
以上就是孩子吃飯方面上家長們需要注意的問題,看了以上幾點,家長們在給孩子吃飯這件事情上一定要多加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