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長在爭吵的時候,是否注意過孩子呢?,很多家庭只注意孩子學習不好,膽小,不愛交流,卻不了解他背後的因果。
案例:
洋洋今年9歲,上三年級,學習成績一直很好,可最近不知道怎麼了成績一直下滑, 而且變得膽小,不願與人交流,總是擔心我們分開,特別糾纏我和他媽媽。我很苦惱,不知道該怎麼辦?
分析:
和很多家庭一樣,慶幸的是,這個家庭不僅關注到了孩子學習成績下滑,還注意到了孩子的情緒和人際問題:膽小、不願與人交流。 事實上,學習成績下降往往只是一種現象,是其他問題帶來的「副產品」。
我們更關注成績下降的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這位爸爸說,孩子總是擔心父母分開。我很訝異,就請他告訴我孩子的擔心從何而來。原來,孩子的父母感情不合,經常因為瑣事當著孩子的面爭吵,並提到離婚的字眼。難怪孩子會特別糾纏爸爸媽媽。
不難看出,這對父母的交流模式就是吵架,他們通過這種方式獲得交流,但是他們的孩子卻不這麼認為。家庭是孩子最可靠的依賴和保護,是最溫暖的港灣,和諧的父母關係是他成長的基石,爭吵給孩子帶來恐懼、不安和焦慮。
使他的內心變得膽小、緊張、沒有安全感,缺乏信心,不願與人交流,可能壓抑孩子的正常情感的發展和人格發展,讓孩子承擔他無法承擔的責任;從另一個角度分析,孩子的「問題」也可能在吸引父母的注意力,當他們為孩子忙得團團轉的時候,就無暇吵架了。這些並不是孩子有意為之,而是在無意識中進行的。
夫妻首先要做的就是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儘量避免在孩子面前爭吵。萬一當著孩子的面吵了架,一定要當著孩子的面和解,並給孩子以安撫,告訴孩子爭執是因為爸爸媽媽對事情的看法不一致,而不是他的錯。其次,他們需要學習通過心平氣和的溝通方式來解決問題 ,而非以前「爭吵」的交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