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組織媽媽之間沙龍的時候,有寶媽說,自家的孩子不過是一個小不點,話都說不全但是可難帶了,很多寶媽也深有同感,她們說,寶寶調皮,常會弄得當時的場面慘不忍睹,而且是一片狼藉,按說寶寶小也是好帶的時候,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讓媽媽們也狼狽不堪?1歲寶寶不好帶?其實是沒用對方法,學會這三招,孩子更聰明。
1.釋放孩子的天性
對於我們成人來說,都是懂規矩,做事調理的,這也是經過自己父母和老師的教導所致,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天性是玩,在幼時,這種特點尤其突出,所以做事也是欠條理,也常把周圍弄得一團亂,為此媽媽可以先釋放他們的天性,都過遊戲的方式給孩子滲透規矩。表姐自己是個心理諮詢師,也深諳孩子的心理變化的,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表姐就是通過玩的方式,一步步的引領孩子,孩子弄亂的東西,也總是以遊戲的方式帶著孩子把東西歸位,表姐輕鬆了不少,也無形中也教育了孩子。
2.注意和孩子說話的語氣
儘管孩子小的很可能還不會說話,但是相信父母和孩子有不少交流的,父母會和孩子說各種各樣的話,孩子儘管可能不懂,但是也還是能感受到父母的情緒和情感的,在交流的時候父母要注意和孩子說話的語氣,不可訓斥孩子,你會發現你的訓斥會讓孩子哇哇大哭,要不就是孩子也會發脾氣。寶媽小麗帶孩子就常對孩子發脾氣,時常會看見小麗訓斥完孩子後,孩子的脾氣會更大,要不就大哭,讓小麗更頭疼了。
3.孩子鬧時打斷孩子的悲傷
在孩子小的時候,都會哭的,這個是一個正常的現象,但是對於大人們來說,孩子的哭聲會讓父母感到很頭疼,甚至是很心疼,然而有的孩子一哭起來,就能哭很久很久,在這個時候父母可以打斷孩子悲傷的情緒,通過聲音來轉移孩子的目光,你會發現效果會好很多。小侄女,不過2歲,但是哭起來,讓全家人都沒辦法,因為一直哭不停,後來發現拿她的玩具,或者是高聲說話,會很大程度上阻止孩子再哭。
孩子在小的時候,因為無知,因為自我意識重,所以很可能會鬧個沒完,這個時候父母千萬不要訓斥孩子,也不要無動於衷,可以通過上面這些方式對孩子,你會發現效果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