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馬尾的事兒』可快速關注
記者:章盈旖 文/圖
千百年悠悠歲月沉澱下的閩安,除了錦繡繁華的歷史文化,還有一種別具當地特色的地方美味——蟛蜞酥。蟛蜞是螃蟹的一種,形體小小的,最大的也只有大拇指那麼大,在河邊泥土小洞中棲身,用它製作成的蟛蜞酥,香脆可口、酒香四溢,令人交口稱讚。
蟛蜞酥
民諺有道:「稀飯佐以蟛蜞酥,食之滿口爽而舒」。
在閩安,說起要買蟛蜞酥,當地人多數會推薦遊客到江幼俤的家中去購買,今年65歲的江幼俤和老伴長年累月製作蟛蜞酥和蟛蜞醬售賣,祖輩傳下來的蟛蜞製作手藝,江阿姨已經堅持了半個世紀之長,對於他們來說,這不只是謀生的手藝,而是難以捨棄的家鄉味兒。三十多年前,江阿姨挑著蟛蜞沿街叫賣,那時候的蟛蜞一斤6毛錢,就有很多人搶著購買。當地人所說的這個「蟛蜞」形似螃蟹,只有大拇指大小,長著一雙圓溜溜的眼睛,披著一身紅色甲殼,橫著爬行,在江阿姨的口中,它還有一個有趣的俗名稱為「紅紅牛」。
閩安水域鹹淡水交融,漲潮與退潮與大海同步,加上邢港河水質清澈,特異的水源環境,造就了閩安蟛蜞的獨特鮮美味道,蟛蜞也因此出奇的多。每天清晨,江阿姨和老伴都要花上幾個小時去河灘的泥洞抓蟛蜞,在邢港河退潮時,河灘上面會布滿很多小小的洞,有的直徑甚至不到兩厘米。江阿姨與老伴拿著鋤頭對著小洞一鋤,蟛蜞就鑽了出來,用手一抓,蟛蜞就成了「簍中之鱉」。
江阿姨告訴記者:「蟛蜞一般在農曆十一二月冬眠的時候最好,個頭大,殼硬,做出來的蟛蜞酥比較脆,但是量少,很難抓。現在蟛蜞冬眠完剛爬出來,在江邊有草的地方尤其好抓,一早上能抓好多。」將抓來的蟛蜞尾部摘掉之後洗乾淨,放入鹽、味精、生薑、高粱酒,再倒入紅紅的酒糟進行攪拌,腌制幾日,一盆香脆可口、酒香四溢的蟛蜞酥就做好了。別看製法簡單,一斤蟛蜞搭配多少克的鹽和味精都是固定的,在加調味料的時候,江阿姨要拿上稱,把鹽和味精都稱量好才放進去。
「蟛蜞酥兩三天不吃完會壞,但做成蟛蜞醬就能存放很久,十年、二十年都不成問題。」江阿姨說,「很多人喜歡新鮮做的蟛蜞醬,但其實保存越久味道才越好。」將蟛蜞放到同樣的調味料中,用錘子搗爛後,再腌制12個小時,然後再放到石磨當中碾過,最後裝到乾燥的瓶子裡,旋緊蓋子貯存。
蟛蜞酥和蟛蜞醬常用作佐料,是福州人席上常備的小菜,海蜇皮蘸蟛蜞醬是福州美食之一。閩安僑鄉旅居海外的鄉親,念念不忘家鄉特有的蟛蜞酥和蟛蜞醬,有機會回家鄉,他們就會買上三四瓶蟛蜞醬帶到國外去,常將其作為招待親友的饋贈禮品。因為對於他們而言,老酒、酒糟的香味,與蟛蜞的鮮味混合在一起,那是馬尾人記憶里家鄉的味道。
值班編輯:郭穎、張桂芳
如需轉載,請向小編申請授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