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養生話溫州,林夕的節氣之旅

作者:CUP       2019-09-09 22:58:45


"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連天;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首節氣歌如藏頭詩般,將2500多年前先人觀天時萬物,總結出來的二十四節氣,深深地根植於華夏民族的心底,悠悠數千載,循環往復地演繹著不改的一脈鄉愁。

節氣關乎我們的飲食、健康、農事、日子、氣候和自然界變化;更關乎我們傳統文化的光大,在二十四節氣申遺之前,我們遊走於中國各地,探尋每一座城市的節氣基因,將先賢用幾千年智慧講述的節氣變化,融入相應城市中,集結成圖文並茂的節氣人文旅遊專題,給節氣注入時代活力,為城市賦予光陰詩意。

清澈見底的楠溪江水緩緩流淌而過,雁盪山巍巍聳峙,溫州的山水人文底蘊深厚,是中國山水詩的發祥地,也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長壽之鄉」。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踩著初秋的露水,我走進東甌大地,赴一場養生之旅,感受當地特有的白露「補露」習俗,切身體會詩人筆下「平生憶何處,最憶是溫州」的禮讚。

白露補露習俗多

溫州簡稱「甌」,最早見於《山海經》中描述的「甌居海中」。其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甌江在此入東海,故有東甌之稱。初到這裡,沿海城市特有的溫潤撲面而來,已入九月天氣卻依舊炎熱。收拾妥當,來到溫州第一老街五馬街上,發現街邊林立的傳統中藥店鋪門前都掛著「十樣白」或「三樣白」的招牌,來來往往的市民們,手裡大都拎著鮮肥的雞鴨,詢問同行的本地朋友才知,原來是馬上要到白露了!

「東甌傳舊俗。」溫州自古至今流行的眾多傳統習俗中,白露「補露」的民俗由來已久且極為特殊。據當地人講,白露過後天氣轉涼,要多吃有營養的食物來滋補身體,以迎接寒冬。而最為人們喜愛並視為大補的,就是集「十樣白」(也有「三樣白」的說法),以煨烏骨白毛雞(或鴨子)。「十樣白」指的是任意十種帶「白」字的中草藥,如白木槿、白毛苦等,這些藥材不僅與「白露」字面上相應,更諳合節氣養生之所需。相識的中醫專家告訴我們,在中藥養生里,白色主肺,而白露正是呼吸道疾病的易發季節,帶白字中藥材的攝入可養肺生津。同時,白字中草藥與烏骨白毛雞同煮,可互生互補。每年這時節,溫州城內各大市場的白毛烏骨雞和白毛鴨子,以及中藥店的「十樣白」草藥,都會傾售一空。

除了「十樣白」中藥食俗,溫州沿海地區的一些漁家裡,還保留著與當地海洋環境密切相關的白露習俗。距離溫州市區50餘公里的洞頭列島,風光秀麗,有海外桃源之譽。在海邊碰到的漁民熱情邀請我們到家中做客,詢問得知他們會在白露這天吃「帶魚飯」,因為白露節亦是釣捕帶魚的好時機,俗語雲「白露天,帶魚滿船尖。」煮飯的同時,將鮮活的帶魚整條放在鑊內用筏架晾著清蒸;待飯熟後,只見主人家一手抓住魚頭,一手抓住魚尾,將帶魚懸空一抖,把全身的肉撒在熱騰騰的米飯之中,再用飯兜將飯粒與魚肉拌勻,香氣誘人的帶魚飯令我們食指大動,吃起來更是鮮美異常。

除了帶魚飯,鮮鰻魚熬白蘿蔔也是就地取材的最佳搭配。白露時節,鰻魚日漸肥厚,營養豐富,與有著「第一根菜」之稱的白蘿蔔同煮,作用更是相得益彰。漁婦們在燒煮時,時間往往會熬得稍長一些,這樣熬出來的湯便會顯出乳白色,鮮滋潤口,堪稱食藥雙效的好吃食。

綠水青山長壽鄉

溫州是著名的長壽之鄉,也是浙江省百歲老人數量最多的城市。最新數據統計,溫州全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有132.6萬人,占總人口的16.38%,共有439位百歲老人。如果說「白露補露」的中醫藥養生是順應天時的人和,那麼「有山皆綠、有水皆清」的優越生態環境則是溫州得天獨厚的地利,二者相輔相成或許就是溫州人普遍長壽的秘訣。

坐擁江、河、湖、海的溫州,城中有山、水繞山轉。三大江自西向東貫穿全境,孕育了溫州文明;樂虹柳、溫瑞、瑞平、濱海等平原河網不僅織就了發達的水系,還衍生出源遠流長的甌越山水文化。肆意徜徉於名山秀水眾多、風光旖旎的東甌大地,心情格外舒展開闊,想起近代醫學專家研究稱「胸襟開闊、心境坦蕩、精神沒有壓力,就能使臟腑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從而延年益壽。」

驅車前往「浙江省十大養生福地之一」的楠溪江景區,兩岸青山連綿不絕,車窗大開,清新的空氣從四面八方吹來,我們貪婪的呼吸著。司機笑著說,「我們這裡沒別的優勢,就是空氣好,水質好,直接喝都沒問題!」 許是周末的緣故,景區攜家帶口的遊客很多,聽口音都是周邊地區的人。跟我們一趟車來的小張說,周末就喜歡和朋友一起來這裡呼吸新鮮的空氣,喝著不用凈水器過濾的放心水,還可以向百歲老人們請教高壽的秘訣嘞!

長壽是自然的恩賜,也是最為質樸的幸福。傍晚,我們泛舟江上,徜徉在青山綠水間,追溯謝靈運、王羲之等文人大家的足跡,感受天地萬物的曼妙和生活瞬間的美好,惟覺得「晚風輕撫人已醉,秋意襲來心自寬。」

一片繁華海上頭

溫州堅守傳承、民俗濃郁,與它深厚的歷史積澱密不可分。翻閱歷史長卷,沿著海濱城市的發展脈絡,可以清晰看到,那些埋藏在東甌大地深處的輝煌和燦爛,踏著時光款款而來。

由於地處甌江入海口,溫州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之一,三國時這裡就設立了三大船屯之一的橫嶼船屯;唐代開通了日本、東南亞和中東地區的航線;南宋時城市發展達到頂峰,海上貿易尤其發達,成為四大海港之一。「一片繁華海上頭,從來喚作小杭州。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帷繞畫樓」的詩讚,引得無數人流連駐足。

海上貿易帶來了多元文化的交融,也催生了一大批具有海洋意識的溫州士人。今天,在朔門「北埠」歷史街,仍可見到許多保留完好的中西合璧建築。明清時期的朔門是溫州著名的商業街,因為緊靠甌江的南埠頭,朔門街成為北向進城的通道,那時這裡的商販攤位尤其多,水產、糕點、山貨、香燭等應有盡有。如今隨著經濟重心的轉移,朔門街失去了往日的熱鬧,成為居民的住宅區,卻依然是溫州最值得看的一個街區。

朔門街

位於甌江之中的江心嶼,素有「詩之島、佛之嶼」的美譽,它不僅是溫州的文化地標,更有世界古航標——江心雙塔。「一城仙島外,雙塔畫圖間」,乘坐的渡船還未靠近島嶼,遠遠的就可瞧見江心東、西雙塔,它們是溫州千年繁華的見證者。漫步島上,隨處可見宋高宗曾經駐蹕的江心寺、文天祥祠、浩然樓、謝公亭、澄鮮閣、英國駐溫領事館舊址等古建。登塔而眺,甌江上船隻往來繁忙,城內的高樓大廈點綴在綠蔭間。

溫州「其人善賈」,被國人稱之為「東方猶太人」,他們的才華從未被時光淹沒。改革開放後,民營經濟的高速發展,又將溫州城的繁華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印象中的溫州人,以及我所接觸過的溫州朋友,都有著敢拼敢闖的生猛和敢於創新、善於創新的智慧。「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闖蕩天下、四海為家的開拓精神」,是溫州人與生俱來的氣質。

"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白露至,只喝熱水就能防秋燥,一起來闢謠


OL暗流湧動!果然一下班,反差太大


不同口味的豆漿激發你的食慾 花生豆漿可健腦增壽


茶葉怎么喝才健康?醫生:避免這3點,幫你泡杯好茶


「節氣貼士之白露」一夜西風一夜涼


10個簡單動作,米其林背瘦出性感脊溝,一起來打卡吧!


骨質疏鬆導致骨量在偷偷減少,這絕非偶然,治療和預防不容忽視


降壓藥一定不要吃吃停停!6個用藥誤區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