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豆腐」為何有占便宜的含義?它又有何經典典故?

作者:CUP       2019-08-15 04:53:23


"

經典典故一:據說,以前的豆腐店多為夫妻店,豆腐店的老闆娘因經常以豆腐為食,因而長得細皮嫩肉。豆腐店的老闆娘為招徠顧客,難免會有賣弄風情之舉,引得周圍的男子經常以「吃豆腐」的名義到豆腐店和老闆娘調情。

時間一久,吃醋的老婆們就不樂意了,經常以「你今天又去吃豆腐了?」來訓斥自己的丈夫。後來,「吃豆腐」就慢慢演變為男人輕薄女人的一個代名詞。

經典典故二:是出自江浙滬一帶,舊時候,江浙滬一帶辦喪事的時候,家中都會備著「豆腐」,以豆腐為主,因為是喪事嘛,以白色為主。而辦喪事都會請一些幫忙的人,幫忙完就會留在那邊吃飯,說去辦喪事未免有些不吉利。所以他們都會說是去吃豆腐飯的代指。而吃飯的時候經常會有一些遊手好閒的沒有幫忙的人過來蹭飯,占便宜,久而久之,吃豆腐也就成為了占便宜的代名詞。

豆腐是原生的中國美食,這點毫無疑問。但到目前為止,豆腐的具體發明時間,還存在很大的爭議。有人說在西漢時期,豆腐就已經被發明了,但也有人說是在唐代的,而有確切史料記載的是在宋代。

只有在豆腐被發明出來之後,才能「吃豆腐」,繼而衍生出「占便宜」的意思。所以,最早關於「吃豆腐」是「占便宜」的傳說,出自西漢時期。宋代朱熹曾說:「世傳豆腐本為淮南王術」。而在明朝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中也記載道:「豆腐之法,始於前漢淮南王劉安」。

據傳西漢文帝時期,淮南王劉安在八公山上煉製丹藥,偶然將滷水撒到了豆汁中。豆汁凝結成塊,從而發明了豆腐。從此之後,豆腐開始在長安大肆流行。

「吃豆腐」一詞,在矛盾先生的《子夜》中出現過,書中是這樣寫的:「你不要慌,我同女人是規規矩矩的,不揩油,不吃豆腐。」在這裡「吃豆腐」已經指男性占女性便宜的含義了。

而在清朝小說《驚夢啼》中就描寫了「吃豆腐」的情節。小說里有一位名叫春桃的漂亮女子,以賣豆腐為生,特別愛與男人打情罵俏。所以,經常會有男性顧客來「買豆腐」,實際上是為了調戲老闆娘春桃。可見,「吃豆腐」一詞,至少在清朝已經有「占便宜」、「調戲女子」的意思了。

在清朝滅亡後,上海成了國際性都市,各行各業都比較發達,特別是娛樂業。在開放的上海,「吃豆腐」就被越來越多的用在了男女之間,和什麼「咸豬手」、「揩油」,成了同一個意思。

"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靠山吃山,身在山林吃野味兒!來!跟我去山裡撿蘑菇


大叔街頭賣小吃,15元一碗,出鍋遭哄搶,食客:每天都要來一碗


老梁來告訴您:為啥地道美味的東北菜,南方人卻愛不起來


莧菜:別炒著吃了,這麼做莧菜,一餐三四斤都不夠吃


土豆這做法絕了!加它才是最好搭配,營養翻倍還很全面


立秋後,這肉湯再貴也要給孩子吃,我家經常做,強筋健骨,長高個


連竹達彩奈都和梶裕貴結婚了,但某個催婚組織只想催這對聲優


中國「三大名肉」:北京有一肉,浙江有一肉,廣東有一肉,吃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