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怎麼當好父母?這本書通過積極的管教,教你養育自律的孩子

作者:CUP       2019-07-24 10:36:29


"

孩子的教育是一個永遠有爭議的話題,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想法。人無完人,想做一個一百分的父母,不僅家長累,孩子也會感到壓抑。市面上流行的育兒方式要麼是以孩子為中心,放任成長,要麼是以父母為中心,專制管理,這兩種育兒方式都有弊端,都不利於孩子成長為健康、高情商、自律的個體。

孩子懵懂地來到這個世上,像一顆植物落地生根發芽,遵循自己生長規律的同時,最重要的是各種養分,這些養分大多來自父母,作為父母應該怎樣提供這些養分呢?《正念養育:積極的管教,自律的孩子》這本書提出了一種新型的育兒方法:「以關係為中心」。

本書由肖娜·夏皮羅、克里斯·懷特合著。正念是一種意識訓練,它最早由喬.卡巴金提出,是美國醫療體系內,歷史最悠久、規模最龐大的減壓療程程。

本書的作者肖娜·夏皮羅 ,是一位心理學博士,國際知名的思維訓練專家,同時也是一位母親,著作頗豐,曾被邀請為泰國國王做講座。

克里斯·懷特 ,是美國頗具威望的育兒專家和生活教練,「基礎育兒組織」(Essential Parenting)的創立者和董事。

《正念養育:積極的管教,自律的孩子》主要從正念管教法的五個元素出發,通過意識訓練,通過有意識的訓練,家長的自我意識、自我調控及自我約束能力會協調發展,並與孩子身上的品質互相支持,共同成長和學習。

1. 無條件的愛

2. 自主的空間

3. 以身作則的導師

4. 健康的邊界

5. 偶然的錯誤

一.無條件的愛

人的成長分為生存和發展兩個狀態,如果孩子的需求總是得不到滿足,父母總是以各種條件或者威脅來要求孩子聽話,他就會把更多的能力用於生存。蘇霍姆林斯基在《家長教育學》里說道:皮鞭不只會降低孩子的尊嚴,也會毀損孩子的心靈,會在心靈中投入最陰鬱、最卑鄙的陰影:畏縮、怯懦、仇視人類和虛偽。

如果孩子的需求總是能得到及時滿足,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里,不管他怎樣,父母都無條件的愛他,他就會對自己充滿了自信,能夠更客觀地對待自己的錯誤,全面接納自我,不論善惡美醜,孩子會把更多的能量用於自我發展。

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比指出,「依戀」是嬰兒的生理需要,是人類的本能行為,嬰兒最初都覺得:整個世界與自己渾然一體,且完全按自己的意志而運行。所以父母應該毫無保留地去愛孩子,做他們永遠的後盾。這樣在他們今後的人生成長中,不管他遇到什麼事,他們都是有信心去解決的,而不是一味的自責,羞愧、害怕。

知乎有一個問題:跟父母無法溝通,你有多絕望?

最高贊的答主說,當父母的話語讓她難受時,她會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時父母會直接反駁:你想多了吧,至於嗎?

她說當時的感受就是很絕望,不被理解,還被否定。

很多中國的父母都這樣,他們覺得不過是一個小孩子,他們的想法、需求有什麼重要的呢,「媽媽,你看我像不像一隻大恐龍?」「像,快一邊玩去吧。」

「爸爸,我今天自己吃飯的。」「那你得趕緊學會自己穿衣,才是好孩子。」

這樣的對話屢見不鮮,讓孩子覺得,我必須成為什麼樣的人,或者作出怎樣的成績,才能得到愛。在長大後的人際交往中也會容易形成討好型的人格。

本書中提出了八點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開啟無條件的愛的方法:

當孩子犯錯時,愛擺到最前面、最重要的地方。創造尊重和合作的氛圍滿足他們建立緊密聯繫的需求保持本真

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影響到他人,而你並不會因此而拋棄他。

與孩子共同慶祝而不是通過一些誇獎來提高孩子的自尊。

從心開始

衝突時,利用你與孩子的關係處理問題,而不是威逼孩子服從命令。

說「不」的同時說「好」

說「不」時,與孩子保持聯結,通過眼神、語氣、身體語言告訴他們「你和我都沒問題」,可以減少孩子的羞恥心和挫敗感,長遠可以提高他們的情緒智力,增強自我控制的能力。

看到行為背後的東西

察覺孩子的需求,而不是關注他的「壞行為」,增加他的挫敗感。

二、自主的空間

是指讓孩子自己選擇,探索喜歡的領域。增強負責意識,又反過來滋養同情心和健康的自律能力。他們通過挑戰,解決問題,驗證理論,增強自主能力,並且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承擔自己做決定的責任,以及後果。

武志紅 在《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這本書里提到了一個設想:

一個1歲多的幼兒,離他十幾米遠的地方有一個玩具,要得到這個玩具,可以有兩種方式:

一種方式是,大人給他拿;另一種方式是,他自己去拿。

前一種方式會讓他形成的感覺是「噢,大人太厲害了」,後一種方式則讓他感知到「我太厲害了」。

後一種方式會增強這個幼兒的自我效能感。

所謂的「自我效能感」,即一個人知道「我可以利用我的努力把事情做好」,用大白話說就是:「我能行!」

他提出:「孩子越小,越是培養自我效能感的好時機。」他們能夠在那些看起來很小的事情上,獲得成就感即「自我效能感」,真到了以後遇到那些具有很大現實意義的挑戰時,他們可以借自我效能感的支撐,而去化解各種挫敗,最終在這些大的事情上,也能實現自己的意願。

在父母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多鼓勵孩子去探索,失敗了,也不要去責備他,而是和孩子一起去尋找失敗的原因,這樣有助於他們的成長。

三、以身作則的導師

父母成為孩子的學習夥伴,而不是以成人的智慧去干涉他,與孩子共同成長,做好示範作用。

中國的父母喜歡用「犧牲」那一套去教育孩子,經常就「我為你怎樣怎樣,放棄了工作,放棄了娛樂,放棄了一切,來教育你,結果你還怎樣怎樣」,給孩子以非常大的壓力和焦慮。其實這種犧牲只是一種自我感動,你為什麼要把希望都放在孩子的身上呢?作為父母,正值壯年,為什麼不能自己去努力,去給孩子做一個好的示範呢?

馬卡連柯說過︰「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親所能給於孩子最可怕的禮物。」

有一個叫梅耶·馬斯克的女人,她有三個孩子,31歲離婚,最苦的時候,要靠打5份工維持生活。

現在她的三個孩子,女兒是好萊塢演員;大兒子是大型超市創始人;小兒子是PayPal創始人,特斯拉創始人,身家百億。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寶寶出生後這4個地方越「丑」,長大顏值可能越高,你家的占幾點


孩子要不要上畫畫班?怎麼教孩子畫畫?9歲前後大不同


25種自製創意遊戲,不同模式的玩法,讓孩子邊玩邊學,更聰明


家庭與健康|這10種不健康的中國家庭類型,正在影響下一代


家教有方 | 一起立個「小理想」


家長最關心的莫過於如何給自己的孩子擇校


斷奶第一天寶寶沒事,寶媽卻堅持不住了,網友:當媽不容易


孩子免疫低?睡覺趴著睡?咬指甲?多數是脾胃問題,寶媽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