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與健康|這10種不健康的中國家庭類型,正在影響下一代

作者:CUP       2019-07-24 10:36:24


"

著名作家托爾斯泰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中國人普遍把家庭觀念看得很重。但是卻由於過分重視,而導致大部分家庭都存在著「界限不清」的問題。界限不清的養育方式會導致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很多問題,也使家庭變得不健康。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港灣,然而,只有健康的家庭,才是孩子幸福的港灣。

健康的家庭,分化得好,相互獨立,不需要對方也能夠活得下去。不健康的家庭,就是彼此之間的關係沒有分化,在象徵層面的相互吞噬,沒有界限。

下面一起來讀一讀這10種中國家庭典型的不健康現象。

1、家庭中有一個過度嚴厲的父親

中國人常說,嚴父慈母,這實在是對父親功能的限制,因為父親也可以很溫柔的。

理想化的一個父親,是這樣一個狀態,他跟他人有一個非常清晰的邊界,但是他也有溫柔的能力。

很多父親,他的人格沒有真正成長到一個男人的狀態,所以他需要用過度嚴厲來偽裝得像一個男人。實際上,是在拚命掩蓋自己沒有長大的這一部分。

2、家庭中有一個過分嘮叨的媽媽

媽媽對家庭的事過分控制,有可能指責,有可能嘮叨,總是對孩子說很多話,這樣實際上就是在通過她的嘴巴滿足她的幸福。

一個到了媽媽級別的人,那麼多的攻擊性和情緒都是通過嘴巴說出來,這就說明她正在用她的嘴巴對她的老公和孩子施虐,這樣的現象在中國的家庭其實非常常見。

如果以上兩點畫面化一下,可以想像,一個家庭,爸爸是在裝模作樣地嚴肅,媽媽在嘮叨,孩子就在那備受虐待。

3、家庭話題被限制

在中國的家庭里,最容易被談起,也最容易掩蓋事實真相的,就是孩子的學習。

爸爸媽媽跟孩子沒有任何的話題,只能夠談學習,這是被中國家庭被談論最多的事。

大家都躲在學習的後面,感覺比較安全。當父母開口談學習時,就是他們掩蓋他們內心的恐懼和不安,而他們自己也沒有能力處理,所以就拿學習這塊遮羞布來擋住。

當父母在孩子說到某個話題時感到不安,不讓孩子討論,就需要先看看自己的那份不安,有可能那裡就是自己無意識在著急,有個需要解開的心結。

如果父母在此時,能夠不斷的清理自己的結,那麼孩子將獲得家族方式的解放。

4、過度象徵化

現在很多國家對中國的一個印象是,全世界華人的孩子都在學鋼琴:鋼琴是一個高度象徵化的代表,中國人給它賦予了很多的意義,比如,高貴,優雅,階層等等。

過度象徵化會導致虛偽,導致一個人實際的生活能力的降低,還會導致過度的情感隔離。

5、過度背景化

現在社會上,很常見的一個詞「拼爹」。入學前,老師先要調查,孩子父母是做什麼工作的。孩子們之間談論的也是我爹是做什麼的,我媽是做什麼的。

這種言論的心理動機是什麼?一個人的背景把這個人本身給掩蓋,對於父母來說,過度在孩子面前證明自己的社會背景,說明他心裡很虛。

很遺憾,孩子天生就是父母的讀心器,孩子心中非常清楚他們的父母在做什麼。

每個大人都當過孩子,仔細回味一下,應該不難體會到這點。

只是孩子們很善良,所以也就配合父母做了一個好觀眾,為了顯得逼真,一開始,他們往往也會複製父母的言行,在學校或社會上來宣傳父母的社會背景。代價是,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中失去真實的自我價值,因為在虛假中呆得太久了,就忘記了原本的真實。

6、過度工作化

很多家庭,父母都在拚命的工作,把孩子忽略了。

很多孩子被父母的過度勤奮工作給毀了,孩子被極大地忽略了。這樣的父母對國家、民族的確做了很大的貢獻,但實在是虧欠伴侶和孩子太多了。

7、限制孩子的某一個興趣特長

比如說有的孩子人際關係好,但是學習一塌糊塗。孩子是想用成績不好的方式來跟父母進行病理性的連接,意思是告訴父母,如果我有缺陷的話,你就可以乘虛而入靠近我。

這就是家庭成員之間沒有界限的表現。

簡單說,孩子如果有某項能力上的缺憾,就說明父母離他過近,是父母的攻擊性行為把孩子給無能化了。

8、家庭角色

比如說,爸爸在家庭一直處於一種去勢的狀態,而媽媽擁有這個家庭過多的權力。

這個一方面是性別的認同感;一方面,也是用這種方式防止父親在這個家庭中失控。

爸爸的攻擊性和侵略性要強一些,而媽媽呢,就算它再兇悍,也是具有母性的,所以,對家庭的傷害就會少很多。

9、 隔代捲入

就是一個沒有分化好的男人,跟一個沒有分化好的女人結婚,然後有了一個孩子,這個家庭就有可能是一種很黏糊的關係。

因為他們怕這種黏糊的關係帶來的錯亂,所以他們有意無意的邀請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來進入家庭,這就是關係入侵。

夫妻作為一個家庭的核心軸,不管怎麼樣,要把這個軸守穩、守清楚,只要是這個軸在,這個家庭的根基就沒有問題。

在中國的家庭,有很多是將這個軸的權力拱手出讓給孩子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這樣就可能導致孩子的很多內心衝突。

解決中國家庭問題的一個核心就是鞏固夫妻聯盟,一起抵禦「外敵」。單從這個角度來做,一個家庭也不會出太大的問題。

10、功利化的關係

無條件的愛是,我愛你,不是因為你是誰,而是你擁有了什麼。

功利化的愛,是你必須會彈鋼琴我才愛你,或者說,你必須在社會上取得很多成就我才愛你。

這種有條件的愛,反映在親情里,尤其變得悲哀。

人格沒有成長好的人,在原生家庭沒有分化好的人,無條件的愛會讓他覺得恐慌,會讓他覺得失去自己,所以,他需要用有條件的、可以外化的方式,來隔離跟另一個人親密的關係。

在家庭中的關係,如果爸爸媽媽在人格上有依賴,沒有分化和獨立的能力,孩子的離開就註定損害了父母的利益,所以孩子就會生各種各樣的身心疾病,最嚴重的就是精神分裂症,因為精神分裂症永遠都無法走出家庭。

不健康的家庭狀態不僅會影響下一代,也會影響第三代的成長。希望各位看過之後,能夠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金色年華聽書機,內含三甲臨床心理醫生講座,教你如何治療這種不健康的中國家庭,京東商城熱賣中~

"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寶寶什麼時間能翻身、爬行、坐立、長牙等?一文解讀寶寶成長秘密


一個不懂放手的父母,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同一片場地,同樣的教練,為什麼日本孩子踢球進步更明顯?


如何給2歲寶寶制定規則意識?最好遵循這六個原則


護士轉當演員「好不容易尋覓真愛」丈夫因病離去 「為愛守寡13年」每年忌日發文悼念和女兒相伴


《小騎士加冕!康師傅小小滑步車公開賽完美落幕》


8歲女孩因遊樂設施故障身亡:孩子暑假遊樂安全,家長需注意


晚上幾點睡,對孩子有何不良影響---父母一定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