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片場地,同樣的教練,為什麼日本孩子踢球進步更明顯?

作者:CUP       2019-07-24 10:36:20


"

如題,作為球場邊的觀察者,我來自問自答。

更有專注力

從訓練開始教練安排新隊員自我介紹,到訓練中集體指導,到訓練結束後當天總結,期間,高橋教練有4次時間讓孩子們圍坐在草地上,進行集中指導,日本孩子都很專注的聽教練講話,在需要互動時也是舉手大聲表達自己的想法,所有的話題都圍繞足球不會帶偏。

沒有孩子扭扭捏捏,沒有孩子在下面竊竊私語,沒有孩子互相說笑插嘴,更沒有孩子自顧自玩草皮放空自己。

事實上,這種專注力不僅僅時在場上,也表現在休息時的自律上。每次高橋教練暫停訓練進入休息時間,日本孩子都立即跑到場邊,大口大口喝水,然後快步返回球場。

孩子們不會在休息時間打打鬧鬧,場邊的家長也不會在休息時間上前對孩子噓寒問暖,只是靜靜地看著孩子們自行調整狀態。只有在訓練結束後的孩子感恩環節,家長們才會跟教練及孩子們一一握手致意。

更用實力說話

「搶圈」遊戲,4個孩子圍成一圈搶球,1個孩子站在中間搶球。搶到球的孩子和傳球被斷的孩子對換位置,一輪結束時,還站在中間搶球的孩子,逆時針去下一組,繼續搶球改變命運。

其實我能理解,這是靠實力站住位置的遊戲,不會有人因為你跑不動、搶不到就讓著你,你只有靠更專注更動腦子的搶球,你才能抓住改變命運的機會。

遊戲結束,獎懲制度也很有趣,高橋要求站上過搶球位置的孩子,全體去中場衝刺一個來回,少數全程留在傳球位的孩子,獎勵跟教練一起搬球門,布置比賽場地,還是教練套路深啊!

更主動熱愛

最後的訓練賽,所有孩子分成四個隊參加,教練每次圈4個孩子一組自己去划拳,第一個勝出的紅隊,第二個勝出的黃隊,第三個勝出的藍隊,最後一個綠隊,孩子們都是很高興地去划拳分隊了。

事實上,高橋教練每次都點選實力相近的4個孩子一組去划拳,這樣保證了最後分組的實力相對平均,實力強一些的孩子可以帶來促進實力弱一些的孩子一起進步,也避免了一些孩子總喜歡挑隊友抱大腿,每次分組總為實力強弱喋喋不休的情況。

更讓筆者驚嘆的是,分組後的孩子們只花了10秒鐘就商議好了各自的站位,高橋教練把球扔進場內,雙方就投入了拼搶。

看得出孩子們是真心喜歡踢球,沒有孩子抱怨自己被安排的位置,即使是當守門員,每個孩子都興致勃勃全情投入。隨著訓練賽的進程,孩子們會主動商議並調整各自踢的場上位置,有時是根據隊友表現的能力調整,有時是因為體力原因調整,總之,即使是這支剛通過猜拳隨機組成的隊伍,就表現得凝聚力十足,孩子們都動足腦筋一心為球隊爭取勝利,並沒有哪個孩子就占著前鋒位置不肯換,又或者是把某個孩子整場晾在守門員位置。就如教練所說,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在不同的場上位置去體驗心情。

為了培養孩子們的團隊意識和凝聚力,同時又能張揚釋放個性,高橋教練對於訓練賽還有一個特別的規定——當某個孩子進球後,必須在5秒內和所有隊友擊掌,不然進球不算。所以經常看到一隊進球後,隊友從四面八方湧上來慶祝,擊掌後又像潮水一般退防到各自位置,繼續投入比賽。

這樣一堂訓練課無疑是更緊湊而有效率的,所以日本孩子的訓練節奏更快,更接近實戰狀態,長期堅持下來,日本孩子整體水平的進步自然更明顯!

"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斷奶第一天寶寶沒事,寶媽卻堅持不住了,網友:當媽不容易


孩子免疫低?睡覺趴著睡?咬指甲?多數是脾胃問題,寶媽必收


英語閱讀方法論:一個多月聽讀了一百多本英語繪本


「媽媽,我真的長得很醜嗎?」這位媽媽的回答火了


想讓孩子活潑開朗,能言善辯?家長教育方式要這樣


3-6歲的孩子,容易養成的「三大惡習」,規矩要儘早定,否則很難帶!


和娃一起讀書,差點被他逼瘋,怎麼破?


男童鉛筆插心臟獲救,家長需植入孩子幾點危險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