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家長希望孩子能夠生長發育正常,如果發現別人家孩子什麼都會,自家的孩子該會爬時不會爬,該說話時不說話,家長必然感到擔心。
其實,孩子的生長發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為受到遺傳、環境、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孩子的發育情況可能或快或慢,家長不用過於著急。
但如果1歲以下的孩子出現了下面這些徵兆,就說明他在某些方面的發展落後了,家長一定要及時查明原因。
對於0-1個月的孩子
問題徵兆:
對大的聲音沒有反應對強烈的光線沒有反應不能輕鬆地吸吮或吞咽身高、體重不增加
對於1-3個月的孩子
問題徵兆:
孩子的身高、體重和頭圍不能逐漸增加不能對別人微笑兩隻眼睛不能同時跟隨移動的物體不能轉頭找到發出聲音的來源抱坐時,頭不能穩定
對於4-6個月的孩子
問題徵兆:
不會用手抓東西體重、身高不能逐漸增長不會翻身不會笑
對於7-9個月的孩子
問題徵兆:
不能用拇指和食指捏取東西對新奇的聲音或不尋常的聲音沒有興趣不能獨坐不會吞咽菜泥、餅乾等固體食物
對於9-12個月的孩子
問題徵兆:
當快速移動的物體靠近眼睛時,不會眨眼還沒有開始長牙不會模仿簡單的聲音不能根據簡單的口令做動作,如「再見」等不能和親人友好地玩耍
發育有規律,家長要知道
為什麼這些方面出現問題就是孩子發育落後的徵兆呢?
1. 聽力發育
嬰兒一出生就有聽力,並能對聲音刺激做出反應,如果1個月以下寶寶對再大的聲音都沒有反應,很可能是聽力受損。
國內外研究表明,正常新生兒的聽力損失發病率在1‰~3‰之間,具有某些高危因素的的新生兒的發病率高達2%~4%。
如果兒童的聽力受損,會影響他言語和認知的發展,以及未來的學業、就業等,同時也會影響家庭間的溝通交流,對家長們的心理造成擔負。
要是能在嬰兒早期發現問題,並進行科學的干預和康復訓練,即使是被診斷為永久性聽力損失的嬰兒,大多數也可以適應社會。
所以新生兒在出生後的3-5天內就要接受新生兒聽力篩查,要是第一次未能通過,還必須在1個月大時進行複查。
2. 視力發育
嬰兒從一出生就具備了視力,但是還比較弱,大概相當於正常人的三十分之一,視野只有45°左右,這是因為他的眼部和大腦發育尚不完全,世界在他們看來一片混沌。
但隨著年齡增長,嬰兒的視力也飛速發展,6-8個月大時,就和成人差不多了。
對於1個月以下的寶寶,基本上只能感受到光線的強弱,要是他對強烈的光線都沒反應的話,有可能是視覺發育出現了問題。
對於1-3個月的寶寶,對移動的物體比較敏感,如果他的眼睛不能跟著物體移動,可能是視網膜出現的病變。
特別是對於早產兒,他們的視網膜血管往往發育不成熟,表現就是眼睛呈灰色,眼球不能追隨物體移動的軌跡。
視力對人的重要性就不必多說,及時發現問題早治療,對寶寶來說是最重要的,如果發現孩子出現了「問題徵兆」,家長可不能掉以輕心。
3. 吮吸動作
吮吸反射是嬰兒先天就具有的,用乳頭或手指觸碰嬰兒的口唇時,他就會出現口唇和舌頭的吮吸動作。
如果新生兒期的吮吸反射明顯減弱甚至消失,可能是他的腦內出現了病變,家長一定要注意。
4. 身高體重發育
嬰幼兒時期是孩子體重飛速發展的時候,如果出現了身高、體重不增加,那可能是發育上出了大問題。
同樣地,要是孩子長得太快或是太慢,都可能是發育上出了問題,開始該怎麼判斷呢?
兜媽給家長們找到了一份「0~6歲孩子身高(身長)、體重參考表」,由我國教育部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共同發布,可以用來作參考。
家長們可以測量孩子的體重,進行記錄對照,在年齡性別相同的情況,數值在上等和下等之間,就代表是正常的。
如果孩子的體重低於下等,就是體重不足,大於上等則是超重;身高小於下等是發育遲緩,高於上等是異常。
如果孩子這方面的發育不正常時,要請醫生查明原因,再及時治療。
5. 精細動作發育
精細動作是指用手及手指的小肌肉群進行的動作,大腦需要積極的調動才能完成精細動作,反過來精細動作也能刺激大腦發育,「心靈手巧」這句話也是有道理的。
日常生活中穿衣、寫字、拿筷子,都離不開精細動作,這對孩子十分重要。
上面的問題徵兆中,涉及到的兒童精細動作有「抓東西、用手指捏東西」等,如果不能一定的月份完成這些動作,可能就是孩子的生理髮育出現了問題,需要及時找到原因。
精細動作的發展也離不開家長的教育,家長也可以帶孩子做一些精細動作的遊戲,還能讓寶寶更聰明呢!
6. 粗大運動發育
粗大運動是指抬頭、翻身、坐立、爬行、站立、行走等一系列動作,需要大肌肉群來進行。
民間有「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周會走」的說法,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總結了這些粗大運動的發展階段。
根據每個孩子的發育情況不同,這些時間點也不是固定的。
上面的問題徵兆中,涉及到的兒童粗大運動有「4-6個月時不會翻身」、「7-9個月不能獨坐」。
這兩種運動都較為基礎,如果在規定的時間內還不能完成,可能是孩子的身體發育出了問題,家長應該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才行。
同樣的,粗大運動也離不開家長的訓練,在兜媽之前的文章中,介紹過家長讓孩子「趴一趴」、「爬一爬」的好處,可要記得看哦。
7. 語言發展
兒童的語言發展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於10-12個月的孩子,還很難說一句完整的話,但已經能咿咿呀呀地發出聲音了,並且能夠模仿。
同時,這個時期孩子也能理解簡單的詞語的意思,比如對孩子說「爸爸在哪裡?」,他會主動將頭轉向自己的爸爸。
語言是最重要的溝通方式,如果10-12個月的孩子還做不到這兩點,在語言的發育上就有極大的問題,需要家長找出原因,是生理上的,還是環境上的?
在兒童早期,特別是1歲以下,發育是有極大的可塑性,但也極易受到損害,所以家長對孩子發育上的異常之處一定要放在心上,早發現早治療,他康復的可能性會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