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盛在《鬼迷心竅》中輕聲吟唱道:我願意隨你到天涯海角。
世界這麼大,天涯海角到底在何處?不少目的地都宣稱自己是天涯海角,眾說紛紜。不過,葡萄牙卻真正有一處屬於歐洲的天涯海角——羅卡角(Cape Roca),而這裡才是葡萄牙最吸引我的原因。
羅卡角,歐洲大陸最西端,北緯38度47分,西經9度30分,懸崖高出海平面140米,美國國家地理曾將這裡評選為「全球最值得去的50個地方」之一。
「路止於此,海始於斯」,葡萄牙著名詩人卡蒙斯的名句,鐫刻在羅卡角一塊面向大西洋的石碑上,言簡意賅。這樣的地方,對於我這個「地理控」來說,還有不來的理由嗎?
無論萬里無雲亦或是陰雲密布,狂風暴雨或是大雪紛飛,這塊海角天涯都有其自身的魅力。而最為人所稱讚的,就是羅卡角的夕陽。當面對著波濤洶湧的大西洋,眼看著一輪紅日緩緩墜入海中,這場景,想起來就令人神往。
我乘公交抵達羅卡角的時候,大約晚上6點左右,夕陽下的羅卡角,一如許多年在我心中想像的樣子。
車站旁的遊客中心,出售所謂的「證書」,上面寫著姓名和年月日,還有多種文字的描述,也包括中文。寫道:
我證明:參觀了葡萄牙辛特拉市的羅卡角。這裡是歐洲大陸的最西點,「路止於此海始於斯」,充滿著推動葡萄牙帆船向世界去找新世界的信仰與冒險的精神。
證書還標明了羅卡角的地理位置:38°47N,9°30W,140M
羅卡角的山崖上修建有一座燈塔,橘紅色的柱頭醒目耀眼,它不僅為來往船隻指明了方向,也承載了葡萄牙人對大海的敬畏,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更寄託了海員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
三面環海的羅卡角視野開闊,陸地在腳下戛然而止,這裡不再是平緩的海岸,而是一個約140米高的斷崖。向下望去,湛藍的海水拍打著岸邊的礁石,濺起滔天巨浪,海風呼嘯,狂風烈烈,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出岩石的千姿百態。
我一直喜歡地中海的風平浪靜,大西洋卻是波濤洶湧。目所及處,海天空濛,海風卷著海浪以千鈞之勢撲面而來,地平線上形成海天一色的淡淡圓弧。歷史學家斯塔夫·李阿諾斯所著《全球通史》將世界歷史以公元1500年劃分,別看今天的葡萄牙偏安歐洲大陸西南一隅,公元1500年,葡萄牙船隊的冒險之旅就從這裡揚帆起錨,向前一步就是大西洋的浩瀚和兇險,再見陸地時,就已是美國東海岸。
當年恩里克王子一定是無數次站在這裡,想像著遠處天邊盡頭的模樣,心中充滿了無限憧憬。他帶領葡萄牙勇敢的海員,開啟了大航海時代,在非洲、美洲甚至亞洲都擁有大量殖民地。雖然衝擊了當地土著的原住民文化,卻也將先進的生產力和貨物帶到了世界各地,全球舶來的商品在這裡交易,葡萄牙也因此一躍成為海上強國。
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貝倫區,有一座「大航海紀念碑」, 它的學名叫葡萄牙超級英雄聯盟紀念碑(Padrao dos Descobrimentos),整座紀念碑是一座風帆的形狀,碑身雕刻了許多航海時代的英雄,其中領頭的自然就是恩里克王子,還有達伽馬(Vasco da Gama),佩德羅·卡布拉爾(Pedro Alvares Cabral),麥哲倫(Fenao Magalhaes)等。
恩里克王子的全名是唐·阿方索·恩里克,生於1394年,是當時葡萄牙國王的第三個兒子,他本人並沒有真正揚帆遠航,只是1415年參與了出征北非休達。但遙遠而神秘的東方深深吸引著他,因為狹長的國土被西班牙包圍了一大半,想從陸路對外開拓著實走不通,從那時起,他就堅信,葡萄牙發展的機會在海洋。從此苦心鑽研,積累了大量的歷史文獻與航海資料,在葡萄牙西南端的薩格里什(Sagres)創辦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所航海學校,又從歐洲各地吸納了一大批優秀的航海人才,開創了地理大發現的時代。
恩里克王子於1460年逝世,人們為了紀念他,用葡萄牙國旗上那一片綠色向他致敬。可以說沒有恩里克王子就沒有葡萄牙的黃金帝國。1498年,葡萄牙著名航海家達伽馬率領船隊繞過好望角牴達印度,打開歐洲與印度的通商之門,葡萄牙自此開始了近百年的黃金時代;麥哲倫首次實現了環球航行,證實了地球是圓的。面對波濤洶湧的大海,航海的先驅者以生命和頑強的意志探索世界,這讓葡萄牙人至今以此為榮。在恩里克王子逝世500年後的1960年,葡萄牙在里斯本修建起了這座紀念碑,以此來紀念航海家們為葡萄牙做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