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又一次的小學生減負的聲浪中,小學生的作業學校減沒減不好說,在家裡,是一定沒減,不僅沒減少,可能還有增加,增加的除了題量和各種提高班奧數班之外,更有爸媽的重視程度。
一年級小學生識字量少,寫作業沒有家長陪同輔導基本沒法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
而且現在的小學數學題也一定不能小覷,有時候要輔導孩子,家長也要費點腦筋。
語文的閱讀理解也不能完全按照大人的想法----你得看孩子這一課的課文,文中試圖讓孩子明白什麼,你才能領會這一課作業中潛在的意蘊。然後才能輔導孩子做對題。
這些困難都還能克服,畢竟現在大多數父母起點都在本科,稍不留神,遇到的就是碩博士爸媽。
最大的難題在於,父母雙方對於輔導孩子功課的方式、對具體題目的理解、對課業時間的安排,各持己見。
孩子坐等解決問題。
爸媽卻在辯論教育方式、作業輔導方式,書寫坐姿如何糾正,不斷的互相指責對方的錯誤。
爸媽聲音越來越大,完全被自己的論點迷住,開始華山論劍;最後辯論失利的爸爸惱羞成怒,拿出拳頭過招。
輔導作業的父母都忘記了自己的孩子。平時積攢的不滿一併爆發,後果-----
誰的拳頭大誰有理。
我有個同事情商非常高,她家孩子上小學時,就遇到這個問題。
凡是輔導過孩子作業的家長都知道,這是一件考驗耐心耐力包容自制力和真愛的道場。
饒是這般,仍然會在考驗中敗得一塌糊塗。情緒來的時候,原來跟魔鬼一樣一樣的。
罵人、扔書、拍桌子、撕本子。
孩子在那一刻,是天下最笨的那一個;平時暖心的小可愛簡直蠢得不可理喻,簡直不是人類。怎麼可能是自己優秀基因的傳承人。怎麼可能進入班級前三年級前十?
我的同事在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也是這樣,事後心中會有愧疚,但當時無法按耐那種不能控制的怒火。她的老公看不過去,會過來救火;但是往往平添火勢。
後來,她冷靜下來。和老公商量了一下,老公自告奮勇輔導孩子作業,她負責做飯洗碗打掃房間。
雙方君子協定:一方輔導孩子作業時,另一方不得發表任何意見,不干涉不袒護不發言。但是可以在孩子不在家的時候發表個人意見,作為輔導孩子作業一方改進方法提高輔導質量的提議。
老公上崗了。同樣的一幕又在老公身上重演。她聽著老公大聲責罵孩子,竭力忍住想衝過去勸解的衝動。後來,索性報了晚上的瑜伽班。眼不見心不煩。
如是這般,家裡才保持住平衡。
我自己現在也天天輔導孩子作業。遇到有的數學題或者語文閱讀,如果講了三遍,孩子還是一副呆若木雞的樣子,一定一定停下來,再繼續就會迸發出情緒的火苗,防微杜漸的招式是暫停,我一般會在這種緊要關頭對孩子說:你這會兒大腦死機狀態,先不看這道題了。
有一次給她講一道數學題,就是這種情況,我快躁狂的吐血了,孩子睜著小眼睛一副混沌未開的樣子。在失去理性的最後一秒鐘,我吐了一口氣,給她暫停對題目的思考。
她開始寫其他作業,然後不到十分鐘的樣子,人家大喊一聲,媽媽,我會了!原來是這個意思!
孩子會解那道題了。欣喜的樣子仿佛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
你看,暫時放開一下下,給自己喘息的餘地,給孩子回爐思考的時間。
孩子一定會明白的。只是不似成年人那麼迅速罷了。
很多爸媽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其他事情上面堅持不懈的認定家裡的小學生還是小孩子,唯獨在寫作業上面,嚴格要求她必須有成年人的思維!
憑什麼你認為你一講她就必須會?
你越火大她越驚嚇,不要把你認為的當做她的認為。
小孩子的大腦還在發育狀態,想想我們現在看從前高中時晦澀難懂的物理書,是不是覺得太簡單了,比霍金的《時間簡史》容易看吧。
小孩子的學業也只有小學階段家長們尚可輔導,初高中階段只怕很大一部分爸媽對孩子的功課都已經有心無力了,所以,小學階段,爸爸媽媽們不要急躁,因為除了可能引發自己心梗腦梗之外,這樣的方式不能有效的幫助孩子建立一種思維模式和良性學習習慣。反而會讓性情暴躁的家庭成員失去自控力。
那是一段長跑,小學到大學甚至研究生,長跑講究的是耐力而不是爆發力。
所以,輔導作業的爸媽們,收起小脾氣,及時按下暫停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