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讀,全國38.6%的家庭、80%中低收入層家裡都有個「當代孟母」

作者:CUP       2019-05-29 22:29:58


當今社會,有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能考起好的學校,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陪著孩子學習,社會上稱此類現象為陪讀,稱此類家長為「當代孟母」。

孟子,名軻,字子輿,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被稱為「亞聖」。孟母,仉氏。孟子三歲喪父,單親家庭,孟母為了孟子的教育,三遷住地,旨給孟子一個優質的環境,陪著孟子學習,我們稱之為「孟母三遷」。

陪讀,全國38.6%的家庭、80%中低收入層家裡都有個「當代孟母」

孟子在學術上的成功,與其母親的陪伴是分不開的,孟母既懂得孩子成長的環境,會影響孩子今後發展的方向和程度,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又懂得陪伴讀書可以及時發現和解決孩子出現的問題。孟母最終選擇在學堂邊上落戶,陪在孟子的身邊,一邊織布養家,一邊陪讀,孟子每天都在朗朗書聲中,耳濡目染,終成大器。

陪讀,全國38.6%的家庭、80%中低收入層家裡都有個「當代孟母」

「當代孟母」知多少

在我國,陪讀現象最早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到了90年代開始作為一種社會問題引起廣泛研究。現如今的社會,陪讀現象愈演愈烈,從小學陪讀一直到大學陪讀,甚至從國內學校陪讀到國外學校的。按照華東師大心理系桑標教授進行的一項關於中國父母意識的調查報告中的數據來看,我國目前已經有接近38.6%的家庭存在陪讀現象,其中中低收入層占80%以上。有的家長不惜辭掉現有工作,全天候、全身心的陪讀,很多學校外面的民居房都改為陪讀房,專門租給學生家長。很多陪讀家長甚至是放棄了工作,專職陪讀,哪怕是家庭中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都加入陪讀隊伍中。

陪讀,全國38.6%的家庭、80%中低收入層家裡都有個「當代孟母」

安徽省毛坦廠中學,一所被外地人占領的「高考工廠」,每年都有近20000名學生在校就讀,僅這一所學校的「當代孟母」們,就數以萬計,毛坦廠中學周邊的民居房幾乎全部是用來租給這些「當代孟母」們陪讀用的。

陪讀,全國38.6%的家庭、80%中低收入層家裡都有個「當代孟母」

陪讀,全國38.6%的家庭、80%中低收入層家裡都有個「當代孟母」

網上曾流傳著一份陪讀家長的作息表:

陪讀,全國38.6%的家庭、80%中低收入層家裡都有個「當代孟母」

很多在毛坦廠中學陪讀的家長,在陪讀的同時,開始在周邊或做小生意,或打散工來掙取酬勞補貼家用。儘管生活艱辛,但是為了孩子,都是咬咬牙挺了過來。

陪讀,全國38.6%的家庭、80%中低收入層家裡都有個「當代孟母」

由於教育體制和教育理念不同,在國外極少存在陪讀現象,我的一位朋友在美國公立中學擔任數學老師,通過他在美國的走訪調查以及了解,美國等西方已開發國家幾乎不存在陪讀現象,有少數,也是國內移民去外國或者僅在國外讀書的的中國家庭存在此類現象。

陪讀,全國38.6%的家庭、80%中低收入層家裡都有個「當代孟母」

為什麼要陪讀呢?

1、「孩子,你是爸爸媽媽的希望,更是咱們家族的未來」

家長陪讀最主要的原因,是認為子女是自己的人生希望,希望通過陪讀為孩子學習提供條件,提供及時保障,繼而讓子女完成振興家族的使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是根植於中國人骨子裡。縱觀目前國內對於陪讀現象的研究,按照華師大桑標教授的調查數據顯示,低收入家庭,中產家庭以及高收入家庭,幾乎都存在陪讀現象,其中低收入家庭和中產家庭陪讀現象最為明顯。低收入家庭處於社會底層,對於他們來講,期待通過讀書改變命運是最主要的原因,而中產家庭,父母親自己就是通過讀書才擁有現在的資源,是嘗到了「書中自有黃金屋」的甜頭的,自然希望自己的後代能鞏固其社會地位,然後「更上一層樓」。

陪讀,全國38.6%的家庭、80%中低收入層家裡都有個「當代孟母」

中國人最厲害的地方,就是懂得教育投資。到美國去的第一代中國人,是當做「豬仔」被販賣到美國做苦力,處於社會最底層,可是到了第三代,就已經進入了美國社會中層,現如今的第四代,已經夠資格去競選美國總統了,楊安澤就是代表性人物。

陪讀,全國38.6%的家庭、80%中低收入層家裡都有個「當代孟母」

陪讀,全國38.6%的家庭、80%中低收入層家裡都有個「當代孟母」

「某多多」在中國短短几年時間,迅速崛起,讓我們相信,目前中國,高收入人群還是在少數的,大部分家庭的孩子必須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獲得更多資源,所以他們的家長堅信只有讀書這一條路,才能使得自己的孩子成為「人上人」,讓自己的家族進入社會更高的階層。

2、有的孩子自身自理能力不足、自身控制力不足。

受到上世紀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中國大部分70後甚至包括很多80後父母,只生育一個小孩,對待自己的孩子尤為看重,從小便嬌生慣養,讓孩子沒有很好的鍛鍊自理能力和自制能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學習上這些孩子往往也是沒有自主學習能力的,陪讀現象,應運而生。

陪讀,全國38.6%的家庭、80%中低收入層家裡都有個「當代孟母」

雖然陪讀可以解決孩子學習不主動的問題,但問題也隨之產生,孩子的心理壓力加重、缺少了自立能力的鍛鍊、影響了孩子和同學間的交流等。如果在陪讀過程中沒有讓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沒有讓孩子學會交流和表達能力,陪讀就會一直持續下去。

3、學校與家庭兩方面教育的銜接不到位。

孩子的教育一定不能缺少學校和家長兩個方面相互配合相互溝通的環節。但是學校和家長沒有把握好程度也是導致陪讀現象發生的原因之一。中國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教育一直以來都是採用「班級授課制」對孩子進行教學,很多地方的學校,特別是三四線城市,一個班級少則50幾人,多則70幾人,老師對孩子的關注度,遠沒有家長對自己孩子的關注度高,家校銜接程度不高、不及時。即便現在教育部實行「小班制」,一個班也至少有40幾人,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正視你的脾氣,做孩子一生的貴人


美國《父母》雜誌載文:如何教孩子學會分享,這篇文章給你答案


日本9.4分兒童短片:每天10分鐘,培養終身受益的思維方式!


說起小米,你只知道它養胃嗎?


親子溝通中7種最傷孩子的方式


如果不想讓孩子太自私,最好不要強迫他分享東西給別人


家長注意!!!能讓孩子能力飛速發展的「敏感期」你了解嗎?


推薦10部好看的英語啟蒙動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