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天,一個奶奶帶著自己的小孫女A去公園玩,看到一個小女孩C正拿著手推車玩,便非要去拿C小朋友手裡的小推車,小女孩C不想給她,媽媽卻表示要學會分享,給姐姐玩一會兒,便直接從手中拿過了孩子的手推車給小孫女A,這可讓C不高興了,非要去搶自己的玩具,結果兩個小朋友都開始哭了。
學會與他人分享是孩子從小就該學習的美德,也是重要的社交能力。
美國《父母》雜誌載文,就「如何教孩子學會分享」為廣大年輕父母支招。
1.從小開始教。
美國兒童教育顧問莎拉·里斯拉夫博士表示,孩子5歲前還無法理解「分享」的概念。然而一些基本規則可以從小時候教起,比如:「玩具大家輪流玩」,「她先玩,然後輪到你」,「玩具你不玩了,就讓別的小朋友玩吧」。
2.限制時間。
克利夫蘭兒童醫院兒科專家琳恩·米里納建議,可以採取限制時間的方法,他先玩10分鐘,然後讓別的孩子玩10分鐘。讓孩子明白,與別人分享玩具不等於永遠失去玩具。
3.不強迫孩子分享。
育兒專家米歇爾·拉羅維表示,與大人一樣,小傢伙也會有自己特別珍愛的玩具或圖書,不要強迫孩子與他人分享。告訴孩子,與小夥伴一起玩的時候,不要把自己珍愛的東西拿出來炫耀。
4.家長以身作則。
美國兒童關愛與教育組織專家蘿拉·奧爾森表示,身教重於言教,父母的行為對孩子影響最大。因此,為孩子做出「分享示範」。比如,吃三明治的時候,問問孩子「你要吃一塊嗎?」父母做其他事情時候,也應注意讓孩子觀察到父母在「分享」。
5.選擇一個主題。
米歇爾表示,當孩子們在一起玩的時候,可以選擇一個主題,比如,沙灘、農場、廚房等。如果玩具類似,顏色差不多,那麼孩子就不太會爭搶,更容易學會分享。
6.角色互換。
如果孩子經常對分享說「不」,那麼不妨考慮與孩子互換角色。與孩子一起玩耍,當孩子想要你手中玩具的時候,你就說「不」。當小傢伙感覺心煩時,你不妨曉之以理,讓他明白「只有學會與小朋友分享玩具,大家才能開心地一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