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中,父母都要重視自己的言傳身教,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下面7種談話方式是父母與孩子交流溝通中犯下的最大錯誤。
親子溝通誤區1:嘮叨
例如,許多家長每日督促孩子起床吃飯,啐啐念吃飯不要出聲。但每日的嘮叨可能並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還可能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以為做什麼事都會有人提醒。所以父母何不思考一下如何讓孩子自己養成一些良好習慣,提高他們的生活能力。
親子溝通誤區2:命令式口吻
「照我說的去做」,「因為這是我說的」等等,都是常見的父母與孩子親子溝通時極富權威性的語句。這種親子溝通方式的確會給家長省很多時間和精力,但粗暴簡單的交流方式就連大人都難以接受,何況是孩子呢?孩子值得得到家長的尊重,當他們問為什麼時,父母有必要耐心地告訴孩子,向他們解釋清楚。
親子溝通誤區3:簡單詞彙
別小看孩子,他們可能比有些大人還要聰明。所以沒有很大必要特意用簡單的詞彙或故作嬰兒口吻和他們說話。孩子能夠聽明白大人的意思,並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接收。
親子溝通誤區4:忙於他事
孩子總是希望自己是最重要的那一位,渴望足夠多的關心。如果和孩子在一起聊天,這時有電話或是其他事情,最好擱置一邊,認真傾聽孩子的需求。
親子溝通誤區5:信息量太大
人腦在一段時間內能接受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有時父母一下子給孩子很多指示,他們並不能全部接受,更有甚者可能什麼都記不得。這時,家長應充分考慮孩子的能力,把大信息塊切割成簡單易行的小信息。
親子溝通誤區6:懇求的語氣
在鼓勵孩子撿起地上的玩具或是讓他們準備好去商店時,避免使用懇求的語氣。有研究稱,孩子的同情心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後天習得的。所以父母用一種近乎懇求的語氣要求他們做一些事時,往往沒有明顯的效果。
親子溝通誤區7:威脅
家長不是為了培養一個順從的乖孩子,而是應該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威脅孩子做一些事情會打擊他們的自尊心。告誡孩子聽從父母,可能會動搖原先家長給孩子營造的安全和幸福感。讓孩子覺得不被保護和關愛。
更多精彩 敬請期待
文章來源: 好家長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