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真正「吃貨」,到一個地方旅行,一定會品嘗一下當地「地標美食」。要知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氣候和地理環境,出產的物資也會千差萬別,即使是同一物種,在不同的地域栽種,也可能有不同的味道。每個地方都有著與眾不同的獨特食材和美味,這些食材美味因為其原產地得天獨厚的水質、氣候、土壤、品種、工藝等特殊性,無法複製,因為這一點,成為了代表當地味道的獨特標誌,稱為「地標美食」。
廣州地處亞熱帶沿海,北回歸線從中南部穿過,屬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以溫暖多雨、光和熱充足,有夏季長、霜期短的特點,獨特的廣州,會有怎樣的「地標美食」?
小時候,每當節假日或家庭聚會時,大人們都會一起動手做一些傳統的小吃和點心,例如蘿蔔糕、 瀨粉、餃子、煎堆、油角、紅糖糕等等,這些小吃和點心很多都在一直做,但「水菱角」,因為對手工技巧有要求,現在家庭中基本已沒人做。
聽到「水菱角」的名字,許多人會猜想是不是用「菱角」做成粉作為原材料?事實上,「水菱角」的來源是與「菱角」相關,從前廣州泮塘地區盛產菱角,每年中秋節前後,廣州西關人都結伴到泮塘地區吃菱角(當年廣州泮塘地區盛產的菱角、蓮藕、茨菇、馬蹄、茭筍並稱「泮塘五秀」)。但是菱角只有在中秋節前後才能吃到,人們又想吃,於是,居住在西關的王婆婆就嘗試將大米磨成的粉,通過用「筷子功」做成逼真的"菱角",成型並放入水中,就叫「水菱角」。
王婆婆的手藝來在廣州西關一帶傳開,成為了廣州西關的特色小吃。現在,「水菱角」在廣州餐飲品牌榜的評選中,評為「地標美食」,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做好的水菱角湯底是十分粘稠,吃時再拌上薑絲、大頭沖菜、肉絲或叉燒絲,但要記得配料是很鹹的,不要一下子全放進去,一點點的配著水菱角吃,才能吃出水菱角的滋味。
曾有一非常火的美食節目《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的第7集《三餐》中,有一句台詞對「水菱角」評價:一樣樣精緻的早點,被一雙靈巧的手,賦予生命。
總體來說,水菱角算不上佳肴,味覺上像「瀨粉」,而做好的「水菱角」視覺形象很像一隻「菱角」,視覺上充滿藝術感,吃水菱角像在吃一件藝術品,同時,水菱角也是一種情懷小吃,充滿回憶,還是值得試一試的。
在廣州,有吃過水菱角嗎?覺得味道如何?你覺得水菱角的成品是否像一隻真的「菱角」?你覺得水菱角是否充滿了藝術感氣質?作為一種情懷小吃,你會去嘗試嗎?品嘗過的朋友,你還會再來品嘗嗎?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哦!本文是版權作品,未經珊珊三丫頭書面授權,嚴禁搬運、轉載、洗稿。如需轉載,請與作者珊珊三丫頭聯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