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中國長壽之鄉、養生福地,如皋人長壽,一定有他們獨特的美食特產。
董肉
「說到董菜,第一道招牌菜,顯然就是董小宛當年精心創製的『董肉』。」李玉華大師說:「首先,要精選上好的五花肉,改成30厘米和20厘米見方,肉要先泡水,如此才能煮起來嫩和好看。接著,把皮刮洗乾淨並去毛,出水加姜、蔥、酒,放在碗里煮至五成熟,再開油鍋下油鍋炸煎成金紅色,放到煮好的鮮湯裡面浸泡,撈起後晾乾。再切成寬1厘米、長1.5厘米的塊,扣入碗中加姜、蔥、酒、糖放在蒸籠里蒸,另外再專門撒放董糖。蒸完以後,把汁潷出來,再加調料進行勾芡後扣入盤中,將碗取走,最後,在裝好盤的董肉周圍配上如皋本地產蔬菜,澆上原料,大功告成。」這道「董肉」,前後製作的時間至少也需花費兩個小時左右。
杞松炒魚米
虎皮賽海參
蕎麥扁團
如皋人愛用蕎麥製作各種食物,除蕎麥麵、蕎麥餅外,蕎麥扁團也是常吃的一道美食。製作時先將蕎麥粉攪和成麵糰狀,雙手拍成茶杯蓋大小的形狀,其中的餡料大都為青菜、白菜、芹菜等,有些人家還在裡面加進一點蝦米,味道更為鮮美。蕎麥扁團一般是水煮或籠蒸著吃。
香塘芋
香酥無比,口感細膩,滑而不爛,實而不硬。吃法多樣:洗凈蒸熟剝皮沾醬吃;切成細丁煨湯,湯白如奶,味鮮美;芋頭燒肉,待肉燒到六成熟時芋頭下鍋,肉湯越燒越稠,香塘芋與紅燒肉同色時起鍋;刮皮蒸熟,後用蔥油燴之,撒上鹽和青蒜葉末……親,你愛吃哪樣?
林梓潮糕
林梓潮糕始創於清雍正壬子年,距今近300年的歷史。為江蘇特產、蘇北名點,名傾大江南北,《江蘇名菜名點》一書曾作介紹。
林梓潮糕選料講究,以當年產優質糯米、粳米舂成米粉,拌和綿白糖、金桂花、松仁及紅綠瓜絲,用荷葉墊底,製成圓形糕坯,精工刀切,水蒸而成。剛出籠時不粘手,彈性如海綿,米香、桂香、荷香,沁人心脾,香而不濁,甜而不膩,柔潤爽口,風味純正。
董糖
董糖製作起源於明末如皋名士冒辟疆愛妾董小宛之手,故稱之為「董糖」。因董小宛時為秦淮名妓,又稱之為「秦淮董糖」。
董糖酥鬆香甜、入口易化、口齒留香、回味久長,譽滿大江南北300餘年。
如皋火腿
如皋火腿的生產始於公元1851年,清末先後獲檀香山博覽會獎和「南洋勸業會」優異榮譽獎狀,與浙江金華火腿、雲南宣威火腿齊名,為全國三大名腿之一,稱為「北腿。如皋火腿薄皮細爪,形如瑟瑟,色紅似火,風味獨特,以色、香、味、形、「四絕」聞名中外。.
如皋蘿蔔乾
如皋蘿蔔乾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其他成分如維生素B2、鈣、鐵、磷含量都高於蘋果和梨,營養極為豐富。食後有消渴、消火、降氣、寬中、除積化痰、助消化等作用。
如皋蘿蔔栽培具有上千年歷史,經長期選育形成獨有良種「鴨蛋頭」、「捏頸兒」、「百日子」。其以皮薄、肉嫩、汁多、味甘和木質素少、嚼後無渣的絕妙口感,贏得了「賽雪梨」的美譽和「煙台的蘋果萊陽的梨,不如如皋的蘿蔔皮」的誇讚
如皋香腸
如皋香腸歷史悠久,是聞名全國的香腸品種之一。其生產始於清同治年間,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如皋香腸條形整齊、肉質緊密、色澤鮮艷、咸甜適度、香味濃郁、營養豐富,精肉嚼而不老,肥肉油而不膩,可與廣式香腸媲美,亦稱為如式香腸。
蟹黃魚圓
蟹黃魚圓是白蒲特有的傳統名產,選用新鮮的大閘蟹之蟹黃、蟹肉為餡,再以獨特的配方熬製成蟹球包於以內河青魚製成的魚圓之中,經過十多道工序精製而成.其口感嫩,味道鮮美無比,是菜中珍品。
如皋燒餅
說起如皋燒餅,頗多考究。首先是擦酥。燒餅不在油多,主要在於擦酥要擦得勻,要捨得多揉幾遍,棒子多擀幾遭,吃起來才爽口不膩。其次是考究現鏟現吃。剛出爐的燒餅,熱氣騰騰,顏色蟹殼黃,芝麻密布,拿在手上燙手,吃起來又香、又脆、又酥,妙不可言。
如皋燒餅又考究時令包餡。一般燒餅包餡是或蔥油或椒鹽或白糖。春季,鮮嫩的野菜上市,薺菜燒餅備受青睞。秋、冬兩季,店家將蘿蔔刨成很細很白的龍鬚絲,擠去水份,拌上蔥花作餡,吃起來別有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