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碧綠千層糕
材料:黏米粉300克,粟米粉600克,椰奶(大)4大罐,色素/斑蘭葉汁適量,砂糖300克,生油適量。
製法(1)將黏米粉、粟米粉、椰奶混合成椰粉漿,按照層數來分成若干等份。
(2)第一份椰粉漿為原色,不加色素。
(3)第二份椰粉漿加入色素,如此每做一層,加重一點顏色,做到最後一層時,顏色為最深。
(4)將一個四方器皿塗上生油,倒入第一份原色椰粉漿,以大火蒸5分鐘。
(5)再倒入第二層粉漿蒸5分鐘,如此每蒸一層皆需時5分鐘,直至最後。
2、
材料 (4人份) : 草莓 250克 、奶油 200毫升 、 砂糖 40克 、 檸檬汁少許、
做法:1 草莓放入冰箱冰涼,洗淨去蒂置入食物攪拌機,打成泥狀。
2 將1移入大容器中,加入奶油、砂糖和檸檬汁,打至濃稠狀,即可注入玻璃杯內。
3 裝飾用的奶油用打蛋器輕輕打好,即可加在2的表面,以湯匙輕畫些紋路,做成大理石般的漂亮線條。
3、八寶油糕
材料:雞蛋、白糖、蜂蜜、花生油、麵粉、蜜瓜片、桃仁、蜜櫻桃、鮮玫瑰泥
1.拌料:將雞蛋打入缽內,用手將蛋黃擠爛後,再將川白糖、花生油、麵粉、蜂蜜、鮮玫瑰泥投入缽內拌合均勻。
2.裝料:用專用梅花形銅皮糕盒。裝料時,將盒洗淨、烘乾,排入專用平鍋之中,並擦抹少量植物油。再將缽內拌好的坯料用調羹舀入盒內,其分量為糕盒體積的1/2。然後將混合的碎桃仁、蜜瓜片少許撒於其上,中間要放一顆蜜櫻桃。
3.烘製:用拗爐烘烤時,底火應略大於蓋火。烘至糕體膨脹,糕面呈谷黃色時起鍋。冷卻後進行包裝。
品質標準:規格:呈梅花狀,體形完整,表面略凸,無焦糊和夾心現象。 色澤:呈褐黃色,表面油潤光滑。 組織:外酥內細軟,綿糯,無雜質。 口味:純甜,清香,突出雞蛋和多種果料的滋味。
4、安陽血糕
血糕蕎麥面、豬血佐以其它配料蒸製成糕,然後切片油炸,抹上蒜汁後食用。相傳血糕創制於清乾隆年間。當時安陽暴雨成災,莊稼淹沒。災後官府發放大量蕎麥種,以解饑荒。蕎麥豐收後,人們以蕎面為食。當時縣城西北皇甫屯村一王姓農民將蒸製的蕎面糕用油炸後,拌以蒜汁食用,鮮食味美。後又在蕎面中加入豬血,味道更濃。於是他遷居城內,以賣血糕為業,生意十分興隆。安陽血糕營養豐富,酥香適口,味道鮮美,經濟實惠,風味獨特,深受當群眾和外地遊客的歡迎。
4、
薄荷香糕是福建蒲田一帶的著名糕點之一。此糕製作時,不加薄荷香精,而是以鮮薄荷葉的香氣薰制而成,食入口中,餘香久留。
原料配方:米粉5千克白糖1千克
製作方法: 1.需選用上等白米,揀盡稗穀等雜物,以清水淘洗乾淨,並用清水浸透。瀝幹水分後置石臼內搗碎,過細羅,取潔白的米粉加白糖拌勻。
2.蒸製時,鍋中加水(以不沒至糕點為宜),放入少量的薄荷葉,水開後,將籠屜置鍋上,先鋪上一層鮮薄荷葉,再鋪上潔淨的蒸屜布,將米粉均勻地撒在屜上,稍壓結實(不可太厚、太實,否則難熟),加蓋封嚴,用旺火蒸30分鐘即可。
3.揭蓋後,取一淨木板蓋在屜上翻過來,將糕反扣板上,除去屜布及薄荷葉,切塊,乘熱食之,芳香無比。 產品特點: 潔白如雪,鬆軟爽口,清甜芳香,具有濃郁的薄荷香氣。它不僅滋味鮮美,且兼有疏風清熱之功效。
5、蛋烘糕
清道光年間,成都文廟街石室書院(現漢文翁石室,成都石室中學)旁一位姓師的老漢從小孩辦「姑姑筵」中得到啟發,遂用雞蛋、發酵過的麵粉加適量紅糖調勻,在平鍋上烘煎而成。因吃起來酥嫩爽口,口感特別好,遂成成都名小吃。
6、蛋黃千層糕
外皮材料:低筋麵粉440公克、細砂糖20公克、泡打粉20公克、水300㏄。
內餡材料:鹹蛋黃8顆、奶油120公克、香草粉1/2小匙、細砂糖150公克、奶粉2大匙、蛋黃粉1小匙。
做法:
1、將低筋麵粉築成粉牆,中間放入細砂糖、泡打粉、水,混和均勻後,搓揉成麵團。2、將麵團分成4等份,以杆面棍杆成四方形麵皮。
3、取2顆鹹蛋黃切成細末備用。將6顆鹹蛋黃及其它的內餡材料拌勻,再分成3等份備用。4、備妥,再放入四方形烤盤,放入1片麵皮,用大火蒸5分鐘後取出,鋪上1份餡料後再鋪上麵皮,再蒸5分鐘。
5、之後每蒸5分鐘即取出,重複鋪上餡料與麵皮的動作,直到材料都用完時,最上面鋪上切碎的鹹蛋黃至蒸熟即可取出,冷卻後切菱形小塊即可。
7、頂雪貢糕
頂雪貢糕是懷甯縣傳統產品,歷史悠久,工藝獨特,屢獲殊榮。傳說宋神宗年間,王安石出任舒州通判,一天漫遊天柱山,欲下山時,被潛陽十景之一的「天柱晴雪」景色迷住了,正當這時,懷寧地方的一工匠因仰慕大詩人的盛名特地給他送來一些糕點,並請他命名。王安石隨手拿起一塊米糕,一聞香味撲鼻,咬一口鮮美可口,實在是色香味俱佳。看著手中如那山頂白雪般的米糕,王安石脫口而出:「奇哉,妙哉,真乃『頂雪』也。」從此「頂雪糕」就在人們中間傳開了。後來王安石離任回京,懷甯老百姓又送他一擔「頂雪糕」,王安石獻一部分給神宗皇帝,宋神宗嘗後龍顏大悅,發下一道聖諭,將「頂雪糕」封為「貢糕」,懷寧地方年年進貢皇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