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問為什麼,不知道該怎麼做?借鑑下別人媽媽的方法

作者:CUP       2019-10-19 00:47:26


"

隨著孩子不斷長大,三歲左右的他們突然變成了好奇寶寶,對身邊一切事物都腦洞大開起來,小嘴巴整天問個沒完,媽媽們認真的回答他們吧,保證還有下一個問題等在那裡,想假裝沒聽見不理睬他們吧,又怕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打擊了他們的求知慾望,失去主動學習的興趣。

​其實,如果從培養孩子思維能力的角度來說,應當引導他們自己找出問題的答案,而不是直接得到現成的答案;對於父母而言,永遠在「耐心回答」和「不予理睬」兩者之間二選一的話,未免也太過極端,殊不知,還有其他更好的選項。

峰峰最近剛好到了愛問為什麼的階段,他看到媽媽在擦桌子,就問媽媽為什麼要擦桌子?媽媽說:因為桌上有灰塵呀。孩子又問:為什麼桌上會有灰塵?媽媽說:因為空氣當中有灰塵。孩子繼續:為什麼空氣中會有灰塵?類似的對話形式每天會進行無數次,峰峰媽剛開始時,會耐心的回答孩子每個問題,時間一久,她發現這樣做效果並不好,於是她開始改變方式,當孩子再次提問的時候,她並不急於回答,而是先思考一下孩子問「為什麼」,是真正想知道問題的答案,還是另有其他原因。

​後來,峰峰媽發現,孩子經常在自己忙得顧不上他的時候,進行連環發問,每當她停下手裡的事情,認真回答時,孩子就會一個接一個的提問;而當她用:「寶寶的問題媽媽暫時答不出來,等媽媽忙完之後想一想再告訴你」的方法時,孩子反而不會再纏著媽媽,自己去玩了。這就說明:孩子只是想用問問題的辦法,讓媽媽關注自己,而父母耐心的作答,讓他們誤認為這樣做是有效果的。

有時候,峰峰也會用「為什麼」來表達拒絕。比如預報晚上要降溫,媽媽讓孩子提前穿上厚外套,峰峰就會說:為什麼要穿厚衣服?其實,他是想說衣服太厚活動起來不方便、不想穿的意思。遇到這種情況,媽媽會用借用繪本中的人物,講故事給他聽,告訴孩子保暖的重要性,緩解峰峰的不良情緒。

​除了上面這兩種情況之外,孩子之所以問問題,確實是真的想知道答案。比如他們會好奇為什麼太陽公公晚上就不見了,為什麼天上的雲朵會移動,為什麼大海是藍色的等等。這類問題在成人看來,都是再正常不過的,直接接受就好了呀,幹嘛要去追究呢?而且即便你準備要認真回答,卻發現其實自己很難給出準確答案。這個時候與其隨便亂編,還不如直接告訴孩子: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不過媽媽可以和你一起找出答案。然後帶著孩子去圖書館去找科普書籍,最好是有文字有圖片、孩子更容易理解的那一類。

這會讓孩子明白:不知道答案沒關係,應當用心去找到答案,對於他們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也有積極的正向影響。

"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只有上了小學才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整天陪著娃還是哭鬧、黏人…5個安全感的誤區很多媽媽都有


孩子總是喜歡打架,爸爸媽媽應該怎樣正確教育孩子


它叫「聰明菜」,與這花一起蒸,清香美味增記憶,小孩子吃身體棒


寶寶抱著睡得很香,一放到床上就大哭起來,媽媽們試試這樣做


陪娃度過「開學症侯群」,要掌握實用攻略,別只是紙上談兵


一個姓夏一個姓匚,上課叫他倆名,學生都開心往外跑,老師很無奈


孩子總穿親戚孩子的舊衣服,長大後有什麼影響?家長們要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