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育兒知識小課堂,相信每個爸爸媽媽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在孩子跟其他人交流或者溝通的時候,總是會出現一些跟其他人溝通不好,從而引發矛盾,嚴重的話,還會發生打架的情況,。當孩子們在一起玩耍的時候,很容易發生吵架的情況,有時候可能就是因為一句話,有的時候可能是因為搶一個玩具,有的可能只是因為單純的玩鬧。但是無論是什麼情況,面對孩子們之間的這種爭吵,每個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吃虧,但是面對孩子可憐巴巴,想要尋求幫助的眼神,這個時候,作為家長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呢?今天育兒知識小課堂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吧。
1. 父母的溺愛
在現在的生活中,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裡面就那麼一個寶貝孩子,所以家裡面就會非常疼愛這個孩子,全家人都圍著孩子轉,但是有的家庭卻把這種疼愛慢慢發展成了溺愛。於是就把孩子養成了熊孩子,把孩子變成了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爭強好勝的性格。在家裡面,所有人都由著他的性子來,但是在離開了父母的臂膀之後,在跟小朋友或者外界接觸的時候,就很容易因為一句話,或者一個動作從而發生摩擦。面對這樣的情況,那些對於孩子溺愛的家長就見不得自己家的孩子吃虧,不但不好好教育孩子,還教孩子「如果有人欺負你,你就一定要打回去,一定不要讓自己吃虧」的道理。於是,對於家長這樣的縱容,小孩子就容產生這種好強的心理,這樣的孩子在跟其他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就會很容易發生爭執,有的甚至會動手打架。
2. 家庭因素和電影電視劇
很多家庭都不是很和睦,爸爸媽媽在一起生活的過程中,總是會發生爭執,小小的爭吵還好,有的爭吵厲害的,甚至還會出手打人,對於一些不理智的父母還會在孩子面前大哭大鬧,喲有的還會摔東西,從而發泄自己的情緒。前段時間,有一個視頻在網上傳遍了,就是一個爸爸在喝醉酒之後,回到家就開始大喊大叫,不僅摔東西,還拿起東西砸向媽媽,媽媽以為爸爸看到孩子就會停止自己的行為,只不過令媽媽沒有想到的是,爸爸竟然抱起孩子就往地上摔,媽媽都嚇壞了。大家想一下,小孩子每天都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裡面,能夠生活的幸福嗎。並且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如果生活在每天父母吵架,甚至打架的家庭,那麼孩子就會模仿,以為用暴力就能夠解決問題。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電影跟電視劇,電影跟電視劇中總是會有一些打架,吵架的成分,有的甚至都打到流血,對於這種血腥的場面,家長不要讓孩子看,小孩子看了之後就會在生活中模仿,這樣的話,就很容易形成蠻橫粗暴的不良性格。
3. 心理壓力
孩子在成長的時候,會遇到很多的事情,這些事情有的會使他們快樂,但是有的也會使他們不開心。對於小孩子來說,他們還沒有能夠緩解壓力的方式,長時間的堆積,會使他們心理造成傷害,從而導致心情失落。所以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如果再發生一些令自己不開心或者得不到自己的要求的時候,就會想要通過暴力來解決問題。在孩子們相處的過程中,會發生一些矛盾,孩子們畢竟還小,還不知道如何化解矛盾,當孩子想堅持自己的觀點但是卻又不知道如何說服對方的時候,就只能用爭吵或者暴力來解決問題。
1. 詢問原因
孩子們之間發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對於那些溺愛孩子的家長,不願意看到自己家的孩子吃虧,於是就會介入到中間,幫自己家的孩子出氣。雖然這樣做是幫自己家的孩子出氣了,但是這樣往往會惹怒對方的家長,這樣的解決方法只會讓雙方的矛盾增加。所以說,這樣方法是不對的,那麼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呢?首先,家長也不要急著責備孩子,可以心靜氣和的坐下來跟孩子詢問原因,然後再根據發生矛盾的原因來解決問題。比如說孩子是因為一個玩具從而引發了矛盾,那麼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有東西要分享,如果你分享好的東西給他,那麼他下次有好的東西也會跟你分享。
2. 轉移注意力
在孩子們爭吵的時候,我們可以將他們的注意力轉移,比如說可以把另一個孩子拉走,或者用他感興趣的東西來轉移他的注意力,比如說給他買零食或者帶他吃好吃的,孩子們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轉移的,可能這個時候在干這,可能下一秒的時候就忘掉了,所以這也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
3. 讓孩子分析問題
在孩子們之間發生矛盾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家長再介入的話,不但不能夠很好的解決問題,很多時候,還會令矛盾再次激發。所以這個時候家長要學會放手,可以讓孩子們自己來解決他們之間的矛盾。讓孩子自己來分析問題,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讓孩子自己來解決他們之間的矛盾。這樣的話,不但能夠讓孩子學習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夠幫助孩子學會正確處理人際關係。
4、冷處理
所謂「冷處理」,就是暫時不予理睬,用此「懲罰」他的攻擊行為。讓他思過、反省,直到他平靜下來。這種方法的好處在於不會向孩子提供傾訴、打罵的攻擊原型。等他冷靜下來,再問清楚事情的原委然後教給孩子相應正確的處理方法。
5.保留孩子自尊
在孩子跟其他孩子之間發生矛盾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用打罵的方式來解決,也不要用辱罵,嘲諷的方式,更不要在眾人的面前打罵孩子。孩子雖然還小,但是自尊心還是很強的。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注意自己的方式,以免給孩子造成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