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忙沒空陪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聯結,孩子的心才能離你更近

作者:CUP       2019-10-19 00:46:14


"

文/蜂蜜媽媽

越來越多的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和爸媽一年見面的次數,一個手都數得過來。什麼事也都不跟對方講,平時只是通過電話,問問近況。電話里偶爾還能表達下關心、想念,當面是絕對說不出口的。心裡可以很愛,但是不會說出來。

從小習慣了自己一個人。一個人讀書、一個人生活,就這樣長大的。父母在各自的領域忙碌,實現著自我價值,也很有成就。唯獨忽略了孩子,一個由他們帶來這個世界,需要愛和陪伴的生命。孩子無法和父母親近,無法自由地向父母表達內心真實的感受,在他們內心裡,其實很想去靠近。可就是做不到,不僅很難做到,在想的這一過程中,就已經感覺到尷尬、不再在。小的時候,想念沒人理解,也不懂得如何化解,只有自己消化。長大後已形成習慣。將真實的內心隱藏,保持著的是表面上的溝通,精神上早已如陌生人。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從孩子小的時候開始,父母沒有和他建立好聯結。

在大腦里搜索不到,和父母產生過的、足夠的依戀感覺。身體里也未曾存有過,親近動作的熟悉感覺。可以說,這些對他來說很陌生。內心何來,與父母的親近、依賴?

01. 每個孩子都渴望和父母聯結

遊戲育兒的創始人勞倫斯·科恩博士說,聯結是育兒的核心。所有意識、心理活動都是通過聯結,神經元、神經元群、核團才能在功能上聯成一體,實現各種各樣的樣本交換功能。樣本按照產生來源可分為遺傳樣本和聯結樣本。遺傳樣本是先天遺傳的,產生先天反射活動、本能活動,這類樣本是非常簡單的、少數的;腦中大量的樣本是聯結形成的,是關於客觀事物的,是人出生後與客觀事物的不斷接觸、認識過程中,通過學習建立的。由此可得,親子聯結也是自孩子小時候開始與父母不斷相處中得以建立。

與父母的聯結是孩子的一種基本心理需要,從真正的愛、陪伴和溝通交流開始。真正感同身受地去看見孩子、感受孩子。真正的感同身受,是陪著孩子一起哭笑、一起玩鬧。

02.怎樣和孩子建立聯結?

和孩子在一起時,也讓自己回到和孩子同齡時期、同樣的處境中。想想那裡的自己,需要什麼、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害怕什麼、遇到事情是什麼樣的感受。只有知道自己內心是怎麼回事,才能夠感受到孩子的內心。多思考父母這一身份究竟意味著什麼?做一個怎樣的父母?

愛,就是在一起。對於孩子來說,沒有比在一起,更能讓ta真實、直接地感受父母的愛。只有在一起,父母孩子才能有,足夠的互動空間,和交流機會。愛自然在中間相互傳遞,聯結自然從中建立。身體接觸,讓孩子的身體習慣與你親近。多一些擁抱、撫摸、牽手、擊掌、眼神交流……。在和孩子相處時,蹲下來,和孩子保持同等的高度,他會感受到我們之間是平等的。溝通交流,與孩子的內心建立聯結。

用積極正面的語言交流。

了解孩子的交流習慣,找到舒服、安全的溝通方式。不評判指責,尤其不要貼標籤。傾訴和傾聽同等重要。有很多家長以為孩子小不懂、或者不想讓孩子知道一些不好的,交流有所保留。其實,沒有必要。父母不說孩子也能感覺到,你保留他也保留。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樣的,沒有誰是完美的,所有的事情也都是一樣,都有好有不好的。想聊的、該聊的、適合聊的都可以聊。讓孩子看到一個完整的父母,一個完整的世界。孩子會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孩子也會明白,在父母眼裡,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這個跟年齡無關。家長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都在影響著孩子。只有敞開心扉地和孩子無話不談,孩子才有可能毫無顧忌地和你暢所欲言。

03. 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真心的陪伴

當今社會生活水平高了,可父母陪伴缺失的孩子並未減少。

河北某大學在校150名大學生,成年前父母陪伴缺位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在成年前,有過父母陪伴缺失經歷的占比65.55%。不少大學生表示,自己受到了相關經歷的影響,表現出了心理、性格等方面的問題。

父母陪伴缺失現象,在當今較為普遍。成年前的父母陪伴,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品格品性、學習成績等都有影響。由於父母陪伴缺失,導致孩子出現問題的事件,電視報導、網絡新聞層出不窮。

90後音樂人華晨宇自曝,從小自己生活,媽媽半年大半年見一次,爸爸也很少回家,回家問問成績,也無其他可聊。爸爸回來也沒有感到很開心,反而不適應家裡有人,習慣了自己照顧自己的生活方式。因缺少家人的陪伴,很自卑,不願意和別人說話。最後靠自己,在音樂中療愈了自己。足以可見,父母的陪伴對孩子成長有多重要。

而令人唏噓的是,科技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黑科技」市場熱火朝天,家庭陪伴機器人、學習機、手機、平板、各種遊戲、動畫片、app……逐漸扮演著代理父母的角色。父母陪伴質量不斷下降,很多家長所謂的陪伴,只是陪著。將來的孩子還會好嗎?關鍵在父母。

從陪伴孩子開始,儘可能多一點時間陪伴孩子。陪孩子時,拋開一切,工作、手機、電視、遊戲,專心、真心地陪伴,讓孩子感受到在父母心裡孩子是最重要的。陪孩子玩鬧、遊戲、運動、閱讀、和他一起完成一件事……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讀到這裡了,您還會對孩子疏於陪伴嗎?如果還有什麼問題,歡迎大家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分享哦!

-----------------------

希望本篇文章能夠帶給您需要的有用的信息,也希望能夠在育兒方面對您有所幫助,您的支持是我們的最大動力。有任何育兒困難和疑問都可以留言或評論給我們,大家一起探討~

更多您想知道的育兒母嬰知識、心理健康、成長發育都在這裡。關注@蜂蜜媽媽,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寶寶愛哭鬧,總是喂不飽!媽媽用三招輕鬆應對,娃長高高


如何教寶寶學會自然入廁,學會這些從此和」尿布「說再見


離婚對孩子的傷害,足夠你後悔一輩子


適合6個月寶寶吃的輔食果泥推薦


家長反思:你發火不是因為孩子做錯了什麼,而是自己的心太累了


弟弟不愛吃飯,媽媽和姐姐組團忽悠弟弟,網友:大人的套路太深了


嬰兒愛 「吃手'是智力發展信號


懷孕有講究,孕期最好別常摸肚子,准爸爸要換互動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