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了,傷害最大的還是孩子,
大人倒是無所謂,大部分的人,
要不了幾年,就遇見了新歡,
甚至有的人,本身是為了新歡才離婚的。
可是,離婚後,孩子的生活,會有哪些痛苦呢?
分離焦慮症是兒童常見的情緒不穩定的障礙,一般出現在父母外出打工,兒童在老家留守的家庭。他們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關心和疼愛,導致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心裡是焦慮的,甚至有扭曲心裡,自閉心裡。
離婚,必然導致孩子和父母一方生活,另一方會離開;也可能導致雖然孩子和一方在一起,但因為需要賺錢照顧孩子,因此,把孩子留給了年邁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
分離,在所難免,孩子的心裡變化在所難免,因此,情緒失控是很有可能的。雖然孩子不會像大人一樣,每天吵吵鬧鬧,但因為愛的缺失,心情複雜,苦惱,自卑,都是可能的。
孩子的心靈是天真的,可能還小的時候,還好,你哄孩子說爸爸媽媽誰誰誰去遠方了,很多年才回來,但是孩子天天在長大,後來,慢慢會知道事情的真相。
特別是孩子上學的時候,被同齡的孩子說三道四,在所難免。這樣的童年,孩子是一輩子都記得的。特別是一些不負責任的父母,離婚後,都不過問孩子,導致缺乏一方的愛,以後怎麼也無法彌補。
孩子和父母中的一方生活,後來父母再婚了,於是孩子和後爹後媽之間的關係就相當難以融洽。如果再婚的,兩個人都有孩子,就更難了,不知道該對誰家的孩子好。
半路夫妻,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再婚的更加難。處理孩子和爹媽關係,和新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的關係,就已經夠受的了。
畢竟不是親生的,後來的爹媽,多少有隔閡,並且管教方法多數不夠理想,導致家庭不夠和諧,孩子成長環境不好。
有打罵傾向的後爹後媽,就更是讓孩子造孽了。
如果一個家庭有兩套房子還好,各自居住吧,但是一套房子,並且是共同財產,那麼房子就要分割了,孩子住著也不心安啊。
還有的父母離婚了,但是沒有地方住,特別是大城市,導致離婚不離家,每天擠眉弄眼的,好難堪。
還有的家庭,因為離婚,導致財產流失,讓孩子的生活質量下降了。也是讓孩子成長有困難,感覺失去了寵愛。
孩子大一點了,會有自己選擇到底和誰居住的權利,但是,孩子住在哪一家,都不是一個家,都是感覺不倫不類,都是外人一樣。
特別是有的人,離婚後,再婚了,有了新的孩子,對原來的孩子,就感覺看不順眼了,甚至該有的生活費都不管了。孩子倍感失望。
孩子的成長,是父母共同的關注,缺乏了誰,都是遺憾。
父親是培養孩子外出謀生的好老師;母親是培養孩子習慣的好老師,
父親是一座山,是孩子的依靠;母親一杯水,灌養孩子健康成長;
父親是威嚴的,管教孩子的力量;母親是溫柔的,陪伴孩子的溫暖;
父親是一道牆,為孩子遮風擋雨;母親是一把傘,對孩子無微不至;
一家人,牽手同行,孩子感覺幸福;一家人,支離破碎,孩子感覺恐懼。
一家人,不管誰的離開,都讓孩子成為一個缺乏愛的人,
你想一想,父母離婚後,一個孩子,站在路口,等父親或者母親回來,
等了多少天,失望了多少天,哭了多少天!
十指連心,孩子痛在身,父母痛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