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還在讀繪本?那你就錯了,三步教會你如何讓孩子愛上文字

作者:CUP       2019-10-19 00:46:03


"

01

今年暑假,外甥女送她的兒子小文,到我們家學習一個月。

因為時間較長,我們要制定學習計劃。

在制定閱讀計劃時,我翻了一下他的書包,課外閱讀書12本,竟然都是繪本。

我很吃驚,問她為什麼還在讓孩子讀繪本。

外甥女說:她也沒辦法,孩子不喜歡文字閱讀,不買繪本,就完不成老師布置的作業。

他們在一線城市,學校要求,暑假裡每個孩子要閱讀12本書。

我說:「老師讓閱讀的肯定不是繪本吧?」

外甥女說:「是啊,說是兒童文學作品,但是,他不喜歡讀,他小時候不是一直在讀繪本嗎?我就給她買了繪本,這不是也是讀書嗎?再說她還小著呢?我想再過幾年應該就喜歡文字了吧?」

外甥女的心態大概就是一些媽媽的心態吧:「繪本也是讀,而且孩子愛讀,那就讀吧,長大了自然就愛讀書了。」

這是一種順其自然,樹大自直的心態,這種心態用在孩子的閱讀上,卻是要不得的。

02

兒童的閱讀,一般都要經歷一個讀圖的階段,因為最開始,孩子的理解能力不強,需要藉助形象的圖畫,展開自己的想像,獲得美好的閱讀體驗。

讀圖是讀字的墊腳石。

中國第一位獲得童書「國際安徒生獎」的作家曹文軒先生曾經說過:「孩子不能一直讀淺書,需要慢慢地過渡。」

就是提醒我們:孩子的閱讀水平,不能一直停留在淺水區。

就像孩子不能一直騎小自行車一樣。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我們的最終目的還是要讀文字。

而讀文字又有一定的時間節點。

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提出了:「敏感期」這個概念。

現代研究表明:把握兒童的敏感期,順著敏感期學習,能得到最大的效果。

兒童的文化敏感期就是6-9歲。

這個時期的孩子心智就像一塊肥沃的土地,準備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種。

因為剛剛上一年級,「課本」這個文字學習工具走進了孩子的生活,為其提供了大量認字的基礎,再加上之前的圖片、文字積累,打開新世界的大門,就在孩子眼前。

這個時候,家長如果順利地抓住機會,讓文字閱讀走進孩子的世界,那麼就會事半功倍。

03

可是很多媽媽就說啦:我們也想文字閱讀啊,可是孩子不配合怎麼辦?

其實,只要我們找對辦法,也許三步就能輕鬆搞定:

第一步:你來問,我來答,故意裝傻。

改變是痛苦的,沒有痛苦的改變,不是真改變。

孩子從圖文並茂,文字少,圖畫多的淺閱讀,過渡到圖片少,文字多的深閱讀,自然也是不情願的,這個時候的我們就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幫孩子一把。

留心觀察一下,孩子喜歡哪方面的書,比如動物故事,童話故事,恐龍故事,寓言故事,神話故事,歷史故事等等,找到之後,買一本以文字為主帶有少量插圖的回來,再把之前的繪本放一兩本在身邊,其它的都悄悄收拾起來。

然後,什麼道理都不講,在睡覺的時候,抽出來二十分鐘進行親子共讀遊戲。

舉一個實例來說明吧:

我們家女兒喜歡小故事,我們的過渡書就是《365夜睡前小故事》拼音版,每天睡前看一個,看完我們就開始「你來問,我來答。」

我:「兔媽媽,進門之前的暗號是什麼啊?」

女兒:「小兔子乖乖。」

我:「啊,閨女真聰明。」(女兒受到了激勵,很是得意的樣子)

女兒:「大灰狼的尾巴是怎麼斷的?」

我:故意撓撓頭「是小兔子們打斷的。」

「錯,是門夾斷的。」女兒興奮地說道。

這樣每天二十分鐘,大概一個月不到,每天晚上,不等我喊,她自己就麻溜的拿起書先看一篇,等著「你來問,我來答。」連和我共讀這個環節都省略了。

記住:這個步驟的關鍵點是找孩子愛讀的類型,找簡單易上手的小故事。

04

第二步:

隔三差五,悄悄放手。

在一開始的時候,我們要和孩子親子共讀,可是共讀只是一開始的助力,每個孩子發展到最後,肯定是要自己讀的。

為什麼是悄悄?

因為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耳熟能詳的現象:心理暗示。

很多家長在開始時就說:孩子,你不能只看繪本啦,你要看文字,老師說啦,只看繪本不行。

可是對於一個喜歡看繪本的孩子來說,他一聽就明白了:壞了,我媽不讓我讀繪本了,老師也不讓我讀繪本了,哎呀,我的繪本,我的愛!

他覺得你奪了他的心頭好,還沒開始,他就已經排斥文字閱讀了。

結果,你越努力他越牴觸。

等第一步做一個月之後,你就開始間隔性的找理由。

我是這樣的:

「閨女,媽媽這一會兒有事,你再看一個吧,等一會兒我們兩個一起進行。」

因為她手裡就這一本書,又因為她知道我在忙,可能就會再看一個,再看一個。

這樣隔三差五來一次,不多久她就接受了看文字書,而且自己也有能力閱讀了。

05

第三步:偷梁換柱,大功告成。

等到孩子能獨立閱讀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準備書單了。

之前告訴大家,要把多餘的繪本收拾走,只留下一到兩本用來消除他的戒備心理。

這個時候,這兩本繪本要一直保留著。

先是買孩子愛讀的各類型故事,這些故事中,再加入一些我們想讓孩子看的書。

根據兒童求知慾旺盛的特點,一般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只要不是要生硬的文字書,他們手頭邊的書,都會被他們打開。

但是,這一步切記:不可操之過急,大而無當。

有的家長一開始就是:四大名著,冰心魯迅,科普世界,各種高大上的開始上演。

結果,孩子剛剛點燃的一點閱讀文字的熱情,也被家長的急切和自以為是澆滅了。

一開始的閱讀一定要以興趣閱讀為主,等養成了閱讀習慣,他的閱讀潛力就會爆發,他自己就像勤勞的小蜜蜂一樣,開始覓食了。

我們還怕什麼呢?

註:一個孩子的閱讀習慣能在二年級養成,都是非常好的,所以家長朋友們不必焦慮。

另外,有什麼關於學習方面的問題都可以討論,只要看到,一定回答。

"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懷孕有講究,孕期最好別常摸肚子,准爸爸要換互動方式了


咬一口忘不了,娃吃了一次就徹底愛上了的寶寶輔食


天才獎華裔女科學家:成功的鑰匙不是智商,不是情商,而是Grit?


孩子不吃飯就餓他一頓?你要明白孩子不肯吃飯背後的這5點原因


老人相信「頭型改命」,堅持給孫子睡扁頭,醫生的話點醒無知奶奶


日本人從來不給自己的孩子買房買車


多給孩子吃這蔬菜餅,增強免疫力,秋冬減少生病,鮮嫩美味又解饞


看了日本、芬蘭、印度、英國的教育,更明白孩子需要怎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