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要吼打罵孩子:孩子學習的「漸進—躍遷」!

作者:CUP       2019-10-19 00:45:51


"

同事中有一個當年廣東省高考狀元,經常在群里各種抱怨孩子的「笨」,不少同事也會響應,紛紛表示這一代孩子不如自己當年,然後,就是交流各種如何「吼」,如何「訓」更有效果,甚至於「打」。

能不能比上自己當年確實不好說,畢竟省狀元背後都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這些因為孩子學某一塊知識的速度「慢」於家長的預期就要吼打罵的做法絕對是錯誤的,我不想從道德層面上去探討,而是從學習效果角度去分析這樣做的利弊。

孩子的學習成長是一個「漸進—躍遷」的過程,他們每5-10天就要接收一個新的概念,有數學、語文,也有英語,這些概念會給他們打開一個全新的視野。

這個時候對新概念的理解和認知就是學習的第一個階段:認知提升,這個階段孩子要做到能夠自己把新學的概念或知識,用自己的語言完整地陳述、或推導出來,這樣才是真正的實現了概念上的認知提升。

比如三年級的「分數」概念,孩子要能夠做到結合現實中的實際例子,舉出2-3個實例,把分數的概念完整地陳述出來,這才算是基本的概念認知升級。

沿著這個概念進一步闡述,就可以把分數的運算加入進來,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運算是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而不同分母的運算,不要上來直接就講運算法則,要引導孩子回到實例中去思考、分析。

比如「1/2 1/3=?」,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讓孩子用石子分類的方法解決的話,孩子會往二次分組的方向思考,這樣就可以引導孩子思考「最少分組」的概念,也就是「最小公倍數」的概念也可以引出來。

相應地,分數乘法、除法的運算法則思考也可以沿襲這種思路進行。

推導出來運算法則,並進行適量的練習,強化認知,一旦到達這一步,基本上孩子的能力和水平就又上了一個台階!

這就是能力提升階段,這個階段標誌著孩子已經可以把新學的概念靈活運用,是一個階段性的成果。

除了數學,其他學科也一樣,掌握一個能力需要持續地積累,我當年考托福的時候,有段時間每天聽英語新聞廣播,連續三個月好像並沒有什麼長進。正準備放棄時,有個聲音提醒我:「先別放棄,再等等,或許快要突破了,快成了。」一天早上,我突然發現自己一邊騎單車,一邊不經意地聽懂了所有的英語內容,而且一點兒都沒反應成中文。

很多時候孩子的學習也是一樣,當他們處於從概念認知升級到能力升級階段的時候,我們家長就會糾結,怎麼還是沒有學會呢?

不是孩子沒有學會,而是孩子還處於轉變提升的過程,這個時候家長一定不要去吼、罵、打,這些行為只會打斷孩子在這兩個階段提升之間轉變的進程,一旦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就會放棄進一步學習,這樣這個轉變過程就會永久停留在第一階段。

如果孩子停留於第一個階層的概念太多,就永遠不會到達第三個階段,即能級的躍遷階段。

能力提升到能級躍遷,是一個價值從內向外的過程,內在價值提高,在一個長時間的知識積累和能力爬坡之後,孩子對知識概念理解會站到更加綜合的角度去認知,比如對分數的認識是站到數論的角度認知的。

孩子每學一個新概念,隨著對概念的兩次升級,最後納入原有的知識體系。

這個時候孩子的能力和水平會突然上一個層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有完全不同的力道,這就是能級躍遷。

這個時候,孩子之間的差距已經很大了,也很難追趕了,因為有的孩子的認知停留在基本概念認知層面,而有的孩子卻已經陸續實現了能級的躍遷,這個時候的差距已經是「能級的差距」了。

因此,家長對孩子學習的指導應該是幫助孩子實現概念認知升級、能力升級和能級躍遷,而不能「武力」干預孩子的學習。

如果大家覺得有用處,請點個贊,也歡迎評論區提問;

點擊頭像關注我,聽我聊聊教育那些事兒。

"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睡前的一個小時,決定了孩子長大是否成才,家長需抓住黃金時段


爸媽一米七,兒子卻長到一米九,把握這幾點,孩子才能高大挺拔


李玫瑾:孩子故意不聽話,該怎麼辦!


世界最偉大的6個教育法則,對孩子很有幫助,建議早知道


早教班可以上,但有沒有用,關鍵靠父母


孕期身體疼痛不適,這8個動作要常做


多吃水果就能增強寶寶免疫力?絕大多數寶寶都吃錯了


父母們,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最後幾個月,你會給孩子留下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