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呢,也容易理解,什麼呢?孩子從小長到大一般爸爸媽媽的光榮歷史和基本都知道了,你再怎麼說他都聽過了,你像我們當老師有那種感覺,講一次課,他還挺新的,
你講第二次第三次你就心裡打顫了,為什麼呢,你弄不好,前機次講的案例在這裡又提了,你前面叨叨的話,你這又說了,所以這老師要是比如講三門課。
我都不願給學生開太多,為什麼?就怕重複,你自己不知不覺你就會重複?所以呢這孩子也一樣,你父母再說,你第一次說你好好彈琴,彈大了以後鋼琴能掙錢,真的那我好好練。
到後邊再受說彈鋼琴的掙錢,哎~行行行,我知道了。你再說。唉!煩死了。對吧?!他這是兩碼事兒所以就話一多了就煩了,這孩子逆反心也這樣。
就是從小到大聽的沒新意了,在一個你小時候警告的東西,他沒驗證,你比如說你在外面別閒逛,有拍花子的把你騙走。
等你小學了你告訴她,那小學生看外人說話都這樣神情。等到中學,你甭騙我了,長這麼大沒見一個拍走的,所以再說不跟陌生說話他不信了,可是呢,恰恰還是有危險性,
很多人都沒這個意識,很多家長,尤其是母親,我剛才講了這個小的時候,
三歲之前,母親對孩子的嘮叨非常重要,
可到了青春期,母親要把嘴閉上。
有好多孩子,這母親跟我諮詢,說我這孩子對我一點兒也不尊重,我說肯定你太嘮叨。話多就沒有威嚴。所以到了青春期,母親第一件事兒就是把嘴閉上,少說話。少說話多看著他,然後關鍵時候說幾句,這才有效,
所以呢,還有到這個時候自尊心非常強,所以我們在這時候,話,有時候你只要說到了,你就不要非讓他承認,一般你在這個年齡讓他承認錯,那是很難的。
比如你說,你這個什麼事兒,不應該怎麼做,我就這麼做~那你自己看著辦吧。說完你走開,你看他回去馬上知道不這麼做,但你要是你這樣做就不對了,你為什麼不承認?吵吧,那你們倆吵到最後,他肯定對你不恭敬。所以就是說在這個階段,我們要了解他們心理。
寫在後面:
寫完今天的內容,突然聯想到營銷里的一個重要的原則:人都是反著來的。
啥意思呢,比如下面兩個場景,咱們一般的銷售手段都是啥,加上好友可勁的介紹,說我這東西多麼多麼好啊,材料多麼多麼真啊,功效如何如何啊,那這個人他一般的反應就是嗯嗯~啊啊~是是~好的,我考慮下,然後找你購買!
相信大部分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吧,你不是那個賣貨的人就是那個被傾銷的人;
另外一種銷售的手段是什麼呢?加上好友,聊聊天不談產品,可能某一天聊起來:
你幹啥的?
啊,我是干xxx的。
是啊,那啥xxx效果咋樣啊?
恩,還行吧,你看這xxx,那xxx
那給我來一套吧!
哎,你那皮膚那麼好,那麼光澤,根本就不用啊,別浪費那錢了~
哎,來一套吧,看你用著不錯,我也想更好一點不是。
哎,真不用,看整的跟我要賺你錢似的~
沒事、沒事。
可能例子不太恰當哈,但是這意思相信大家都能理解,第一種你越想賣給他,他就越不買;第二種你越不賣給他,他就越要買。
一種不太和諧的說法叫「人性本賤」,話雖糙了點,但道理還真是那回事。
生活中也會有很多事都是這樣,只要細心留意都能有跡可循,這大概就是人性的密碼。回歸到咱們教育孩子不也是一樣麼,
你話多,孩子他不尊重你,就要跟你頂牛;你話少點,給孩子空間多一點,孩子反倒能聽話,能自己判斷是非;
這就跟那手握沙子是一個道理的,力度大了,沙子就溜走了;力度適中,沙子就攥手裡了,我們要把握那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