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期寶寶不聽話,別怪孩子,3個案例手把手教你正確引導之法

作者:CUP       2019-10-19 00:45:27


"

幼兒第一反抗期,一般會出現在2-4周歲之間。在這個年齡段里,很多年輕父母並不知道有幼兒反抗期這一特殊的成長現象。因此,當寶寶不聽話時或無理取鬧時,常會讓大人感覺非常棘手,有時會氣的吼叫寶寶,甚至還會動手拍幾巴掌。

可問題來了,處於第一反抗期的寶寶理解能力還很弱,任由寶媽或寶爸怎麼說都聽不懂,或者根本聽不進去,繼續哭鬧不休。面對油鹽不進的小傢伙,真是讓寶媽寶爸們無奈,感覺管教一個小不點太難太難了。面對這種育兒的挫折感,常會讓他們心情沮喪,甚至脾氣起伏不定。

那麼如何讀懂幼兒心理,正面實施管教,讓寶寶成為聽話的可愛小寶貝呢?下面我結合家庭教育實踐工作的三個案例,來給寶媽或寶爸們將思路理清,通過步驟化的演示和分析,讓你學會正確引導幼兒寶寶。做好學習準備了嗎?請跟我來吧。

案例一:媽媽嘮叨不休,孩子充耳不聞。

場景描述

一個周末的中午,三歲女孩兒萌萌在客廳玩玩具。

媽媽:「寶貝,到吃飯時間了,快點去洗手,然後到飯桌上來,快點啊,再磨蹭飯就涼了。」

萌萌好像什麼也聽到,仍然在自顧自地玩著。

又過了一會兒,媽媽又督促了一遍。

媽媽:「寶貝,你聽到媽媽的話沒有?快點去洗手,不要再玩兒了,再玩兒吃飯就晚了,你的午睡又得推遲了。」

萌萌仍然像沒有聽到一樣,照舊在玩兒,所不同的是,她換了另一件玩具。

這時媽媽便忍不住發火了。

媽媽:「聽我的話沒有?我都說了幾遍了?快點,馬上去洗手!不然我就打你屁股了。

萌萌仍然在玩耍,根本沒有理會已經生氣的媽媽。

此時媽媽終於忍不住動了手,巴掌落在女兒的屁股上,萌萌哇哇大哭。媽媽把萌萌抱到洗漱間,夾著孩子,給孩子洗了手。飯桌旁,孩子邊哭泣,邊慢慢騰騰地吃著飯。

場景分析

媽媽下達指令時的位置:第一次在廚房,第一次在飯桌旁,第三次來到女兒身邊。

媽媽給女兒下達指令時,她自己都不知道後果是什麼,請看分析:

第一次指令後果:如果你不快點來吃飯,飯就涼了。很明顯萌萌感覺不到飯涼不涼對自己有什麼關係。

第二次指令後果:你如果吃飯晚了,會影響你午睡時間。萌萌對午睡的遲與否也不會感興趣,孩子不清楚午睡對她有什麼好處。

第三次指令後果:萌萌沒有想到媽媽真會打她的屁股,對後果考慮不足,沒有行動,結果挨了打,孩子很委屈,導致邊吃飯邊哭泣。家長這樣的做法,讓孩子感覺在被強迫著吃飯。

萌萌媽媽的做法對孩子的影響:指令方法不當,讓孩子抓不住重點,注意力轉移不到家長要求做的事上來。這樣長期養成後,會讓孩子對家長的指令充耳不聞。

合理做法

第一步:媽媽做好飯後,把飯菜端到桌上,放置好碗筷。

第二步:然後來到米米身邊,可以站著,也可以蹲下來,觀察一二分鐘。儘管家長一句話都不用說,孩子在玩玩具的過程中,很快就會注意到身邊的人。

第三步:當孩子抬頭看時,這時媽媽可以溫和地對孩子說:「寶貝,停下手中的事,我們去洗手,然後吃飯,好嗎?」這時媽媽伸出手,寶寶自然就明白要做什麼了。

第四步:媽媽拉著孩子的手,就可以直接去洗漱間洗手,然後來到飯桌前。

整個過程,簡潔而有序。家長並沒有用過多的話去下達指令,而孩子也把注意力放在洗手和去吃飯上來。

請家長想想看,如果你平時和萌萌媽媽一樣,在離孩子很遠的地方去下達指令的話,會讓孩子從玩兒中轉移注意力嗎?如果你來到孩子身邊,靜觀一會兒,在等待中讓孩子感覺你的存在,是不是效果會更好一些?當孩子和你目光對視時,此時親子溝通便真正達成了,孩子的注意力自然會放在你的指令上,在你的引領下,一切便簡單了。

拓展思考

家長想要求孩子做某事時,一定要學會管住自己的嘴,用不著絮絮叨叨,也用不著大動肝火,只需要心平氣和地來到孩子身邊,讓孩子把手裡的事做完即可。因為幼兒集中注意力做事時,其注意力一般只會持續幾分鐘。如果你不來到孩子身邊等待,會發現寶寶從對一件玩具的注意上很快轉移到另一件玩具上面,或者轉移到對另一件事的專註上。總之,不會轉移到你的指令上來。

案例二:孩子磨蹭拖拉,媽媽惱羞成怒

場景描述

這是一個周二的早晨。牛牛,男孩兒,四歲。鬧鈴響後,孩子在床上雖然坐起來,但是迷迷糊糊,不想穿衣服。

媽媽:「牛牛,不要磨蹭了,快點穿衣服,衣服就在你床頭枕頭邊,你快點啊,穿好後下地小便,然後洗漱。一定要快,不然吃飯晚了,你要遲到的。」

牛牛表現:坐了一會兒,又躺下了,但是沒有睡。

媽媽在廚房忙碌著,為一家人準備早餐。等了一會兒,見孩子沒有動靜,又大聲催促著。

媽媽:「牛牛,你聽到媽媽的話沒有?怎麼還不快點穿衣服下地?你這麼大了,還要我天天這樣催促你,你煩不煩!」

牛牛表現:聽到媽媽的話,磨磨蹭蹭地又坐起來,心情不是很好,但是他仍沒有穿衣服,反而拿起一件玩具在玩耍。

媽媽又等了半天,仍不見孩子從臥室里出來,放下手中的活兒,急匆匆地來到臥室,當他看到兒子竟然坐在床上玩玩具,並且沒有把睡衣脫掉,換上衣服。這時火冒三丈。

媽媽:「小兔崽子,你真是我的活祖宗,你每天都樣子,你讓我說你什麼好。如果你再這樣磨蹭,不僅你去幼兒園會遲到,我們上班也會遲到的。來!伸出手,我給你穿衣服,快點!」

媽媽幫助牛牛把衣服匆忙穿上,拉起孩子的手,邊拖帶拽,氣凶凶地來到衛生間,盯著孩子上完廁所,洗漱完,又趕著孩子來到飯桌前。

場景分析

牛牛媽媽下達指令時的位置:第一次在廚房邊張羅早餐邊下達,第二次也在廚房,第三次來到臥室。

下面我們看看小龍對媽媽指令的理解:

第一次指令後果:孩子面對穿衣服、下地、小便、洗漱、吃飯這麼多件小事,不知道該選擇做哪件,在沒有秩序感培養的情況下,孩子完全找不到做事目標。

第二次指令後果:孩子把穿衣服和媽媽認為自己煩聯繫起來了,他對媽媽說自己很煩,還是比較敏感的,同時這句話也引起了孩子情緒上的不快。在執行指令與否的問題上,此時孩子比較猶豫,想穿又不想穿。正在這時孩子發現了玩具,馬上眼前一亮,不快瞬間消失,把注意力轉移到玩具上來,於是便專注於玩玩具了。

第三次指令後果:面對氣勢洶洶的媽媽,牛牛這下害怕了,在媽媽的強迫下,他不得不順從。

牛牛媽媽做法對孩子的影響:

由於指令沒有明確的目標指向,雖然媽媽的意思是讓孩子起床穿衣下地,但是表達中卻把事件無限擴大化了,這樣形容使孩子在理解指令上就造成困難,不知道該優先干哪一件事情。同時由於家長對孩子有負面評價語言,引起了孩子在情緒上的不快,無形中產生了心理反抗情緒。

儘管牛牛最後也順從於媽媽的指令,但這是在媽媽所製造的高壓和強迫之下進行,一旦解除這種壓力,孩子便會把媽媽的指令當作耳旁風,這對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感,埋下了很大的隱患。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我只有兩歲,是個剛拿筆亂畫的娃」,網友:起手的圓,我就輸了


美國幼兒園都在用的讀繪本方法,這樣讀繪本的錢才算沒白花


調理脾胃——山藥蓮子粥


香香糯糯的香煎藕餅,原來藕還可以這麼吃,寶寶零嘴新添一員


孩子怨恨無父母之愛:生育太多孩子,究竟給孩子帶來了什麼


女兒奴爸爸吐槽:別總說女兒是小棉襖,以下副作用也要提前知曉


「超強記憶力」養成記——16種高效背誦法,助你練就最強大腦!


1歲後孩子玩什麼更聰明?20個陪玩遊戲簡單效果好,每周不重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