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們看到我發在朋友圈上的1個視頻,都覺得很驚奇,紛紛問我是怎麼教孩子的。
視頻中,我家9個多月的女兒,趴在地墊上,像模像樣的翻著一本名叫《小老鼠搬家了》的繪本,嘴裡還啊啊、噢噢的不知道在叨咕些什麼,好像在讀繪本上的故事似的。
其實,這一幕在我家是經常出現的。每天都能看到我家女兒,或坐或趴在地墊上看書。有時候,你跟她說,給媽媽/姥姥講個故事吧,她就會舉著書,哇啦哇啦的說一氣。若是有外人再誇獎她,故事講得真好,她就講得更起勁兒了。
由此可以看出,閱讀對她來說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並且已經成為她生活的一部分了。
1.0-3個月期間,重點是多聊天。
孩子出生後,我跟大多數的家長一樣,給孩子準備了黑白卡。但是,我拿黑白卡的時候,並不是簡單的訓練孩子的追視能力,而是拿黑白卡跟她聊天。
比如說,拿出1張黑色的大蘋果圖片,我就跟她說,這是一隻大大的蘋果。蘋果的顏色有很多,有紅色的富士,吃起來脆脆的;有黃色的黃元帥,吃起來面面的……,等你長大了,媽媽給你吃各種各樣的蘋果。總
總之,每天隨機從圖片本抽取幾張圖片,在做追視訓練之外,以每1張圖片為基礎,給她講各種知識。
據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如果每天都有成人跟孩子講3萬字以上,孩子的語言發育和閱讀水平會比成人跟孩子只講7、8千字的要好。所以,多和孩子聊天,沒有壞處。
2.3-6個月期間,重點是共讀書。
我給孩子進行早期親子閱讀的時間是比較早的。我通常選擇和孩子一起趴在床上,或者仰躺在床上,同看1本繪本。然後,我邊指著繪本上的圖畫,邊給她講故事。她第1本正式的繪本是我同事送給我的《小蘿蔔鬏鬏和睡婆婆》套書。現在有的已經被她啃沒了邊,有的被撕壞了書頁,有的內容還沒有讀完。
這個階段的閱讀,其實,很難靠常規手段來驗證她是否真的有讀或者讀懂。但是,我的目的是讓她享受親子閱讀的過程,知道每天會有幾分鐘時間,是和媽媽在一起看書的。
其實,我最開始選擇繪本的時候,也很盲目。因為針對特別小的孩子的繪本閱讀指導是非常少的。我又不希望像傳統教育中那樣,選擇識字卡來進行早期閱讀教育。所以,就選擇手中已有的繪本進行教育。
最近,學習在北京大學心理學與認知學院教授Dr.魏的《家庭教育寶典》時發現,其實,給小月齡的孩子選擇繪本,應該選擇那種更為簡單的繪本。比如說,1頁1個蔬果、1個人物、1件物品之類的。但是,我選擇的相對來說比較複雜,幸好我沒有強求孩子一定要「看到」頁面上每1樣事物或者每1個人物,也算變相的「簡單」繪本了。
3.6-18個月期間,重點是多互動。
6個月以後,我還是有意識的跟孩子進行互動式的親子閱讀。比如說,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會注意叫她去記住某些特定的內容,會指讀標題。等她能夠說話以後,還會給她提問題,叫她帶著問題去閱讀、去猜想故事情節。不過,那還要好幾個月的時間,才可能初步實現。
在這個階段,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尊重、鼓勵和互動了。
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
因為孩子比較小,專注力不夠,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因為負責控制作用的額葉區發展的比較慢,要20幾歲才能發育完善。
所以,指望她能安安靜靜地等你講完故事,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可能講講故事,她就跟你搶起書來。沒有關係,只要在她心情愉悅的時候,跟她共讀1本書就好。至於這本書是1次讀完,還是2次讀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她體會到讀書的樂趣。
其中,要注意尊重孩子的選擇,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和選擇來確定讀什麼繪本、買什麼繪本。
鼓勵孩子的閱讀行為
不要認為孩子太小,聽不懂大人說話。其實,很多時候,她只是不能準確理解大人說的話,或者理解了也不會用語言表達而已。
姥姥就特別注意誇獎孩子看書的行為。孩子也特別配合,越夸越愛看。有時候,我下班回來,姥姥還會特意向我彙報孩子今天看書看得特別好,讓我抱抱她作為獎勵,孩子就特別高興。
有次,姥姥跟朋友打電話的時候,夸孩子會看書講故事,她就興奮的一連講了3本薄薄的繪本。等姥姥掛斷電話,她還興奮了一陣,然後累得睡了足足2個半小時。
多跟孩子進行互動閱讀
最初孩子還小的時候,你可以指著繪本上的小兔子,告訴孩子,這是小兔子。然後,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不斷給她指點書中的小兔子。等講完故事了,你可以問問她,小兔子在哪裡?讓她指給你看,如果指對了,就獎勵她。如果指錯了,就再教一遍。
等她能跟你做簡單的對話以後,問題就可以更多樣一些了。比如說,在閱讀前,讓孩子猜測故事講什麼;在閱讀結束後,讓孩子複述故事等等。
這種互動式閱讀,其實,在孩子1歲半以後,也同樣好用。
閱讀,是一輩子的事。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熱愛閱讀,用閱讀塑造更美好的未來!
————END————
我是蘇蘇不酥酥,每周分享2-3篇個人成長、育兒、婚戀等心理乾貨,相信你會發現生活處處有心理,學點心理學,工作、生活更輕鬆。
今日互動:你是怎樣跟寶寶進行親子閱讀的?期待你的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