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嬰幼兒意外傷害事件中,意外窒息比較常見。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因為吞咽異物或氣管異物阻塞等意外而導致窒息死亡的兒童近3000名。食物是孩子們每天都要接觸的東西,可就是因為太常見,才容易讓家長們放鬆警惕。
小顆粒水果
尤其是肉質光滑的小顆粒水果,如荔枝、龍眼、葡萄等,這些水果剝皮之後非常光滑,很容易在吸食的時候滑進氣道。此外,櫻桃、聖女果、大棗這樣的小巧果蔬,也可能會導致呼吸道瞬間堵塞。除了果肉,這些水果的果核也相當的危險。對於較小的寶寶,最好是把這類水果先去掉果核,再把果肉搗碎後喂食。
不易咀嚼的果蔬
胡蘿蔔、蘋果這類食物,質地偏硬,小孩子咀嚼不充分的時候,容易卡在氣道。胡蘿蔔可以給寶寶切絲後食用,蘋果可以切成小片。
堅果類
花生、瓜子、開心果、杏仁和核桃等堅果,對於小孩子而言,不容易咬碎,直接吞很容易跑到氣道里,引起窒息。有些家長會在孩子出門時帶堅果類零食,比如坐在汽車上嗑瓜子,就是很危險的行為,車輛顛簸時有可能導致堅果誤入氣道。
給小孩子喂食堅果,建議磨成粉末或切碎成小顆粒,可以加在酸奶里,拌在米粉、麵條里,或者做餅乾的時候放一些堅果碎末。
圓而長的食物
火腿腸、手指餅乾,以及條狀果丹皮等,這類食物外形圓而長,小孩子大口吞的時候,一旦卡進氣道,很難咳出。
粗纖維食物
魷魚絲、牛肉乾、番薯乾等,這類食物纖維多,質地偏硬,不容易咬爛,若囫圇吞下,有窒息的風險。
果凍
果凍軟滑而有彈性,易破碎又不易溶化。小孩子往往喜歡吸食果凍,很容易造成軟滑的果凍吸入氣管。進入氣管後,柔軟的果凍可隨氣管舒縮而變化形狀,不易被排出。
糖果、爆米花等零食
這類零食體積小,很容易誤入氣道。無論是軟糖、硬糖還是口香糖,孩子喜歡一直在嘴裡含著,含的時間長,風險也就高。建議不要給孩子購買。
綿軟的食物
綿軟的食物如蛋黃、綠豆糕、香蕉等。蛋黃有很強的吸水能力,本身也比較軟。孩子們咀嚼不充分,唾液分泌得不多,進入食道就容易被卡住了。綠豆糕之類的食物也有類似的危險。香蕉在大口吞下的時候,也可能造成窒息。
偏黏的食
如粽子、湯圓、年糕、麻薯糰子等,這類食物很黏,容易卡住喉嚨。
大塊的肉類
肉類對於寶寶來說是不好咀嚼的,家長在烹飪時,不要把肉切得太大。在外就餐時,也應注意把大塊的肉撕細碎後再給幼兒食用。
以上提到的是一些窒息風險較高的食物,事實上,如果寶寶沒有良好的飲食習慣,任何食物都可能存在風險。
因為吞咽異物或氣管異物阻塞等意外而導致窒息,這種情況常見且發生的時間非常短,往往五六分鐘就能致命(不會急救乾等120車來,估計得住在醫院才來得及吧)。因此及時、準確地處理這種突發情況非常重要。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利用衝擊腹部--膈肌下軟組織,被突然的衝擊,產生向上的壓力,壓迫兩肺下部,從而驅使肺部殘留空氣形成一股氣流。
這股帶有衝擊性、方向性的長驅直入於氣管的氣流,就能將堵住氣管、喉部的食物硬塊等異物驅除,使人獲救。
如果是3歲以下的寶寶
應立即把寶寶抱起來,讓他臉朝下,並用一隻手捏住他的顴骨兩側,手臂緊貼他的前胸,讓他趴在施救者的膝蓋上。然後用另一隻手有節奏地拍打寶寶的背部1~5次,仔細觀察是否吐出異物。
如果異物沒有排出,馬上讓寶寶仰臥在施救者的大腿或手臂上,用食指和中指快速連續向上按壓寶寶胸廓下和臍上的位置,直至異物排出。
有了孩子之後,當爸媽的一點都不敢馬虎,恨不能一天二十四小時看著孩子。誰都不希望發生意外,但掌握急救方法非常必要,趕緊學習起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