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走路是寶寶1歲半以前的一項重要的發展指標,多數寶寶1歲後就基本能獨立行走。
可是人生嘛,「別人家的孩子」無處不在,就算是1歲的寶寶也不例外。
不少家長們每每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都會苦惱:
同樣都是1歲左右,為啥別人家的孩子能自己走得那麼好,我家的孩子卻還得扶著東西不敢放開走?
1、發育過程中,每個孩子的動作發育都不相同
只要是18個月以內學會走路都是正常的,早學會晚學會都沒關係。
2、錯過了練習走路的最佳時機
可能是大人們太溺愛寶寶,到哪都抱著,因此孩子錯過了練習走路的最佳時機,沒能養成行走的習慣。
3、缺少了鼓勵,導致自信心不足
學習走路,對孩子來說可謂是充滿挑戰的一件事。
所以當ta在這學習的過程中不小心摔倒或受驚嚇時,家長們要學會給ta支持、關愛和鼓勵,讓孩子不要產生畏懼心理,對學走路這件事依舊充滿信心,那麼目標很快就可以實現了。
4、患有骨骼或者肌肉等疾病
如果當寶寶已經18個月以上了還不會走路,這時候就要考慮帶孩子去醫院看看,ta是否患有骨骼或者肌肉等疾病,從而影響到了孩子走路不穩或學步延遲。
隨即奉上——寶寶各階段走路進程
8-10月:嘗試站立
寶寶開始會扶著物體嘗試站起來,並逐漸熟悉且慢慢能夠平衡站立。
此時爸媽們要做到的事情就是適時扶一下寶寶,幫助ta學會站立。
10-12月:起立蹲下
此階段爸媽們要給寶寶示範如何彎曲膝蓋,然後站起來的動作,要讓寶寶學會這蹲和站的連貫動作。
其實這就是個緩衝動作,為的是減少寶寶直接落地的摔倒機率。
12個月以上:練習行走
這時,寶寶已經能扶著大人們的手站得穩穩的了,但離自己獨立行走還有一段時間。爸媽們要做的是扶著寶貝讓ta往前走幾步,感受一下離開桌椅邊行走的樂趣。
這階段,不斷練習是關鍵,爸媽有空就扶著寶貝練練。
13個月左右:能扶著牆壁或家具來回走動
這時候寶貝好奇心重而且自信心也足夠,就會開始扶著牆壁和家具在屋子裡來回走動了。
爸媽們此時要做的是確保給家具做好防護,不要傷到寶貝。
13-15個月:已能獨立行走
此階段的寶寶基本上能夠很好的獨立行走了,就算走得不太穩也正常,畢竟走路是一項頗有難度的技能,需要時間練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