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朋友小林來找我談心,說是孩子最近老是躲著他們,不願意多和他們帶著,周末也是經常往同學家裡跑,想問問我怎麼辦。我當時很疑惑,就問了一句:\"你們家裡最近發生了什麼事情嗎?\"
小林想了想,說:\"倒是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平時也就是陪陪孩子寫作或是出門去逛逛、或是簡單吃個飯。\"停頓了一下,小林臉色變得有點沉重,說:\"唯一不好的就是,我們忍不住在孩子面前吵了架,本來也是不想的,但是後來實在是忍不住了,被孩子他爸刺激的,就忍不住和他吵架,他還摔了家裡的東西,孩子當時被嚇得不輕。\"
\"現在我們倆人把心裡話都說出來就好了,但孩子現在就不願意和我們多說話,總是躲著我們,也不願意在家裡多待,在家裡也是自己鎖在房間裡面不出來,我們倆個也是很後悔怎麼就在孩子面前吵架了,現在我就是擔心孩子是不是有什麼心理陰影了,都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我安慰了小林,說不需要太擔心,讓他們夫婦倆個再好好和孩子說說,在孩子面前和好,和孩子講明原因,保證下次不會吵架,願意讓孩子監督,說到做到,那麼孩子慢慢地就會對父母放下防備。
其實,小林的問題也是我小時候遇到的,那個時候家裡孩子多、家境又是比較貧困的,雖然不會挨餓,但也不能說衣食無憂,很多事情都是爸媽兩個人扛著,但是生活壓力太大,他們兩個總是因為一些瑣事爭吵,那時我們幾個孩子就會躲在房間裡不出聲、也不願意和父母說太多話,擔心一不小心他倆又開始吵架。
其實父母無意間的爭吵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心理,正如上面提到的例子,有時候沒控制住情緒就在孩子面前爆發,很容易給孩子留下難以治癒的後遺症,產生較多的危害,具體會表現在哪些方面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1、影響孩子休息和學習。
父母吵架會讓孩子擔心父母的關係,害怕會被拋棄,造成孩子無法正常入睡和休息,從而影響孩子學習的精神和積極性,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2、造成孩子暴躁的性格。
父母的行為容易影響孩子,如果經常性的爭吵、不和諧的家庭氛圍容易引導孩子形成暴躁易怒的性格,孩子也更加容易出現叛逆的行為,不願意和父母親近和溝通,親子關係不和諧。
3、孩子容易自卑、不自信。
父母總是長期不和諧,容易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家庭的異樣,對自己的家庭和自己失去信心,在朋友面前總是不自信,這樣間接地影響孩子的戀愛觀、婚姻觀,讓孩子拒絕接受別人,對孩子的學習、交際和就業都會產生不利影響。
其實很多父母都知道在孩子面前爭吵影響很惡劣,但是就是\"忍不住\"\"控制不住情緒\",導致爭吵的出現,這個時候父母不要總是忙著後悔,抓準時機進行補救,照樣還是可以挽回的,那麼應該如何補救呢?
1、向孩子道歉。
不要以為孩子小不懂事,孩子對於外界也是很敏感的,父母在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後就應該快速向孩子道歉,讓孩子明白父母也會犯錯,做錯了就得學會和對方道歉去獲得對方的諒解,父母要尋求孩子的原諒,保證下次不會再出現這樣的錯誤,讓孩子接受父母的歉意,安撫孩子受傷的心靈。
2、簡單地向孩子說明原因。
把事情和孩子說清楚,告知孩子父母爭吵的原因,但是不要過度地抱怨或是在孩子面前訴苦,這樣只會增加孩子的壓力,孩子在知道原因之後會諒解父母的行為,也會體諒父母的心情。
3、讓孩子知道\"我們愛你\"。
父母的爭吵其實都是為了家庭或是對方更好,讓孩子知道爭吵的原因不是不愛,而是因為\"愛\",只是表達方式錯誤了,爭吵並不是因為孩子,讓孩子知道父母始終愛著他們,讓孩子有安全感。
有些父母總是教育孩子說爭吵是不好的、不對的,在教育孩子都是說\"儘量避免爭吵\",但過度的忍讓也是不可取的。事實上,並非所有的爭吵都是不對的。我們試想一下,如果對方各持己見、僵持不下的時候,難道就什麼都不做了?這個時候雙方進行爭吵或辯駁是必要的。
建設性爭吵對於孩子也是有好處,父母好好利用這個可以引導孩子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對於孩子的成長大有助益,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
1、建設性爭吵的特徵。
建議性爭吵是一種坦誠公開的爭吵,也可以說是心靈溝通的方式,即雙方真誠地說出自己的想法,理解彼此之間的差異,將差異擺出來說明。雖然形式有點不好,但能增進彼此的了解,說出自己心中所想。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要懂得建設性爭吵,這樣才能避免無意義的爭吵。
2、這是一件\"技術活\"。
如何在雙方都快要激動爆發的時刻去建設性的爭吵的確需要技巧,要遵守一定的規則,避免雙方陷入咆哮的戰場,需要記住一下幾點。
第一、理清對方想法,也要清楚表達自己的。在對方說出自己的想法或訴求後,不要急著去反擊,而是了解想法的緣由,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理清彼此的想法,找出癥結所在。
第二、明確雙方的需求。爆髮式的爭吵容易讓人思緒混亂,理不清究竟想要怎樣,明確地找出對方需求、表達自己的需求,這樣會讓彼此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容易找出爭吵的問題。
3、避免踩到\"雷區\"。
想要進行正確的建議性爭吵,還要懂得避開\"雷區\",小心踏入惡性爭吵的循環,這樣對於彼此、孩子都有不利影響。
首先,情緒激動的時候不宜開口。這個時刻總是感性占據主戰場,要適當地緩和情緒,請求理性登場,在氛圍緩和的時候再進行溝通。
其次,不要摻和舊帳。爭吵應該針對當下的問題,過去的事情已經是無法避免,再混為一談會讓對方情緒更激動,而是討論當下或是未來再次出現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再次,不要總是打斷。如果總是打斷對方,會讓他覺得不受尊重、不被理解,這樣容易激怒對方,也無法感知對方的真實需求和想法。
最後,不要針對無法改變的問題。爭吵是為了尋求解決方法,如果總是關注在無法改變的點上,如\"你為什麼就是這麼窮\"或\"你的家庭為什麼如此\",這些都不是爭吵就能解決的問題,都是在做無用功。
4、正確教育、引導孩子。
外界總是存在爭吵的,父母不要總是在孩子面前忍著,正確地引導孩子去認識爭吵才是正解。讓孩子看到父母在爭吵中去表達想法、說出需求,最後雙方得到諒解、找出解決方法,生動地讓孩子明白如何去解決衝突。
建設性爭吵也能讓孩子明白父母也有自己的矛盾和問題,也是愛著彼此和自己的,能夠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增進親子關係。
除了以身作則,父母也要告訴孩子如何能夠有效地進行\"建設性爭吵\",讓孩子明白其中的技術含量,也可以在親子矛盾中實操,讓孩子懂得如何去溝通、如何解決和他人的衝突。
爭吵是不可避免的,我們要引導孩子正面爭吵,不是為了孩子能贏,而是引導孩子懂得如何有效地解決問題,避免更多的衝突或是造成不好的影響,孩子的教育不是需要小心翼翼,而是需要用心和在意!
我是奶果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