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日開始,
我國正式施行「全面二孩」政策。
轉眼間,已過去3年多。
今年9月,全國各地區幼兒園,
將迎來新政後出生的第一批適齡兒童。
幼兒園數量少、入園條件高、入園費用高已經是擺在有適齡兒童家庭前的三座大山。
與此同時,通宵排隊、搖號入園、高費用入園等一系列現象在全國各地不同程度的上演。
圖 各地排隊報名的家長
2016年全國新出生嬰兒數為1846萬人,比2013年增加200萬人,總和生育率提升至1.7以上。
2016年,二孩及以上占出生人口比重超過45%,達到200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智研諮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共有幼兒園22.37萬所,比上年增加1.38萬所,在園幼兒(包括附設班)4264.83萬人,比上年增加214.12萬人。
圖 2011-2018年中國新生嬰兒數量及增長率(中國產業信息網)
以2015年為例,按照每個幼兒園3個小班,每個小班人數規模限定為25-30人(《幼兒園工作規程》),全國可同時收納的適齡兒童數為2013.3萬人。
2012年,新生兒出生人口遠小於2015年幼兒園可收納人口,已經出現幼兒園入園難的問題,那麼到2016年,隨著二胎政策的實施,新生兒出生人口出現「井噴」,公立幼兒園的數量還能滿足新生人口的入園需求嗎?
從通宵排隊到搖號入學,入園為什麼這麼難?
明天是幼兒園小班新生報名的日子。
今天下午開始,幼兒園的門口便陸陸續續的有家長開始排隊,到凌晨,幼兒園的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龍,有的家長鋪個紙板便席地而坐,有的家長帶了摺疊凳,有的乾脆帶了張卷席,估摸著是要直接在這裡過夜了。
這一場景在全國各個公辦幼兒園報名前夜是時有發生的。
圖 通宵排隊的家長(版權為原作者)
因為這些公辦幼兒園採取的是先到先得招生政策,這也逼得家長們不斷將排隊時間往前延長。
不過,也正因為這種排隊現象的不斷惡化,讓很多幼兒園近幾年開始了「搖號」招生的模式,先登記後搖號,最大程度上的滿足「公平原則」。
二孩政策放開,新生兒出生率迎來新高,基本配套設施跟不上,這是很多家庭即將面臨的「新困境」。
小兒難養,從幼兒園就開始了
公立幼兒園稀缺,基本都會默認「劃片區」(原則上:幼兒園不屬於義務教育,不存在「劃片區」,遵從「就近原則」)。
因此,「公立幼兒園『排不上』,私立幼兒園『上不起』」是現在大多數家有適齡兒童家庭面臨的困惑。結果,會因為考慮孩子接送問題,最終選擇相對較高收費的私立(民辦)幼兒園。
結果,周邊的民辦幼兒園一看,行情很好,從一家開始漲價,周邊紛紛開啟你漲價500元,我漲價800元模式,反正不缺生源,總能招滿的。
圖 池州市一所幼兒園收費標準(@雲中白狼 池州人)
單獨家庭深感民辦幼兒園的費用超出能力承受範圍,二孩家庭更甚。2018年合肥幼兒園學費一個比一個高,蜀山區以1.8萬元/學期,摘得冠軍,政務區1.4萬元緊隨其後。
從「九年義務教育」到「十二年義務教育」
1984年至今,九年義務已實行實行35年。今年,有關義務教育,再次傳來好消息,從「兩會」到「人大代表大會」,「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被多次提及。
2019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開展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的通知》。
圖 國務院關於「整改配套幼兒園」的通知
對普惠園、公辦園的強制性要求:
對於已經建成、需要辦理移交手續的,原則上於2019年6月底前完成;
對於需要回收、置換、購置的,原則上於2019年9月底前完成;
對於需要補建、改建、新建的,原則上於2019年12月底前完成相關建設規劃,2020年12月底前完成項目竣工驗收。
當收入與支出相匹配,幸福指數就會上升!
註:轉載請註明來源四海眾投。素材來源:中國產業信息、新浪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