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的階段分為四個階段:嬰兒期(0-3歲)幼兒期(3-6歲)學齡期(6-12歲)青春期(12-18歲),每個時期,孩子的成長都有其明顯的特質,捕捉孩子成長的敏感期,我們就能輕鬆科學的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今天我們主要聊一聊嬰幼兒時期孩子的敏感期。
嬰兒從出生那天起,從溫暖的子宮一下子到了一個非常陌生的環境,內心是非常恐懼的,他要生存要適應,所以大腦的首要任務就是保證生命體的安全,在保證了自己可以在這個世界上安全的生存後,大腦才會去發展其他方面的能力。所以我們家長給到孩子的首先是充足的安全感。
孩子是依賴父母來認識和處理自己的情緒的,包括父母對自己的態度,父母與其他人的互動等,所以父母給到孩子的情緒是非常重要的,嬰幼兒時期的孩子對於情緒是照單全收的,是滋養孩子的陽光雨露,我們做父母的自己想想,你給孩子的陽光雨露是什麼?不要說孩子不懂事,要記住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多跟孩子互動,多聊天,尤其是在他還不會說話的時候,不要以為他不懂,其實他都聽得懂,都照單全收了。
在0-3歲時,孩子主要的特點是重複、模仿,所以我們家長要給孩子創造豐富適宜的環境來刺激他大腦的發育,多多的陪伴孩子。這個時候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因此在他全情投入的玩一個東西的時候,我們大人要少打擾他。多跟他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做什麼都跟他說,比如孩子餓了會大哭,你在給他沖奶粉的時候看著他很慢很慢的說:我要喝奶。如此反覆幾次,他就知道我要表達出來我要喝奶,而不是用哭或者鬧來表達來達到目的。再比如我們平時要多用禮貌用語,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孩子會去模仿大人的行為舉止;再比如利用孩子喜歡模仿的特性,跟他互動玩遊戲,玩角色扮演,開發他的智力,刺激腦神經的發育;還比如跟孩子說話面部表情要誇張,聲音緩慢、節奏感強,多用長語句,多使用空間詞等等。
在3-6歲時,孩子的主要特點是探索、思考,這個時期你會發現孩子什麼事情都要自己來,此時我們做家長的就要學會放手,去引導孩子。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足夠的耐心給到他,幫助孩子把認知到的事情用語言關聯起來。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要和善而堅定,根據腦發育的特點捕捉敏感期,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