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朗讀亭-朗讀是提高孩子學習能力最簡單的方式

作者:CUP       2019-07-24 10:37:38


"

經常聽到很多家長抱怨孩子的成績又下滑了。

成績一下滑,

家長們就開始著急打聽各種培訓班、加強班。

其實,

大家都忽略了一個最好又最簡單的學習方法,

那就是——朗讀。

朗讀是一種出聲的閱讀方式,是眼、口、耳、腦協同作用的創造性閱讀活動,也是小學生完成閱讀的起點和基本功。

就語文學習而言,朗讀是最重要的,同樣的,朗讀也有利於其它學科的學習。比如在數學解題時如果反覆朗讀,效果要比默讀審題好。

朗讀是讓大腦做「熱身操」

美國教育部於1985年發布了一項名為《成為閱讀大國》的報告:建立孩子必備的知識體系,引導他們終生踏上成功的閱讀之路,唯一且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為孩子大聲朗讀。

人在朗讀時,70%以上的神經細胞參與大腦活動,超過默讀和識字,相當於大腦的「熱身體操」。

過去30年的閱讀研究證實了這項簡單的公式——對任何性別、種族、國籍和社會背景的學生都適用。

家長們需要意識到朗讀的重要性

朗讀,培養孩子們的學習方法

學習語文,語感能力非常重要。因為語感能力的提高,意味著語言直覺思維能力的形成,能夠更快的幫助理解語言,判斷語言正誤。

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多讀多年,自然而然的能幫助孩子理解課本中的意思。

反覆誦讀名家作品就是模仿典範語言,接受其影響。誦讀,對文章里的詞彙、詞語搭配、句子的格式、語言氣勢與格調已經十分熟悉,通過誦讀培養語感,能夠提高語言能力。

朗讀,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

反覆朗誦,久之,孩子們對課文內容的感性直覺增強了,心中有了格局,品文便知道優劣,下筆就有了章法。

毛澤東青少年時讀書採取「高聲朗誦」和「密詠恬吟」相結合的方法,每讀一文總是反覆誦讀吟味,用心領會它的意義、氣勢、節奏和神威。

朗讀,優化孩子的普通話水平

不標準的普通話,難免會帶來交流的障礙;話多,不代表會說,懂得如何說得更清楚、更好聽、才是關鍵。

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並非輕易可以練就,它是在千百遍按照漢語普通話規則讀課文的基礎上形成的。

朗讀,有利於發揮語言的感染力

人的頭腦不是一部機器,而是有生命和學習能力的,人們看文字作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除去一目十行的粗讀不說,就算是細讀,也只是憑藉著一條途徑傳入大腦,遠不如多條途徑傳入大腦。

看文字作品,不但要看,還要將作品變為有聲語言,將文字轉化為語言,提高了孩子的理解力,而通過不同的理解,表達出了不同的感情,孩子可以從朗誦中表現出深刻的感情,聽者也發出感嘆,比我自己看作品好多了。

朗讀,是語感形成的必由之路

語感能力非常重要。語感能力的提高,意味著語言直覺思維能力的形成,相比理性思維,直覺能更加敏捷而準確地理解和判斷語言的正誤優劣。可以這麼說,沒有真正大聲讀文章,就不會有什麼真正的語感。

誦讀可形成良好的語感,背誦又是內化材料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把誦讀形成的語感積澱下來。誦讀的結果會使孩子們「出口成章」,它所積累的大量詞彙、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形式,對孩子具有直接的模仿和借鑑作用。

讓孩子更自信,更禮貌,更有氣質

學習朗誦,培養良好的朗誦習慣,除了發音與語法的學習,更有禮儀與形態的學習,孩子通過學習朗誦,從而改變孩子的性格,懂禮貌,有組織能力。

如何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誦讀習慣?

有很多家長反映:我們都知道朗讀的好處,但是有的孩子就是不敢大聲朗讀。

一朗讀的時候,有的望天、看地;有的盯著一個地方說半天,有的眼光飄忽不定。

有的因為發音不標準就羞於說出口,還有的孩子,性格比較靦腆、內向,聲音又小又弱。

而有經驗的朗誦者,眼神好像電視螢幕,似乎能把具體形象一個接一個展現開來。手勢和眼神一起,配合語言傳達形象,抒發情感。

這樣的問題又該怎麼解決呢?

SO EASY!

行知·朗讀亭

《行知·朗讀亭》是一個專門為中小學生以及所有愛好朗讀的人打造以朗讀體驗方式為主

集朗讀練習、測評、閱讀、演講、錄製、訓練和快樂學習於一體的朗讀學習設備

它能同時滿足用戶享受朗讀、快樂閱讀和社交分享的需求。

內置古籍、詩歌等各領域海量朗讀資源,歡迎孩子們行知·朗讀亭進行朗讀練習!

行知朗讀亭在雲山學校

行知朗讀亭--杭州蕭山區高橋初中

"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為什麼你在孩子心中排不進前十,因為你不會蹲下來好好說話


新生兒10個驚人表現,太!神!奇!了


陳丹青:我眼中的少兒繪畫教育


既當爸又當媽,有一種男人叫單親爸爸,他們是如何負重前行的呢?


發病率僅次於感冒,三歲內的娃很容易中招!如果忽視了,重可致聾


侄女來我家,嘗過我做的香腸連聲贊,偷偷說自已有個笨媽媽


成長型父母(柒拾伍)維護好孩子在校期間的正當權益


還在擔心不會帶小孩嗎?圖解新生兒護理,讓新手媽媽秒變老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