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綱:嬰幼兒積食最常見的9個表現?媽媽奶奶一定要這樣護理哦

作者:CUP       2019-07-24 10:36:03


"

積食、消化不良本身不是一種病,積食是百病之源,可以引起發燒咳嗽、便秘腹瀉,噁心嘔吐,咽喉腫痛等病症。積食最常見的9個表現是:

1、舌苔厚膩,全部變厚或中間變厚

2、口臭難聞,難聞程度由積食嚴重程度決定

3、食慾下降,食物堆積在胃部沒有胃口

4、肚子鼓,腹部脹滿,睡覺不踏實;

5、大便干硬,特別臭,有酸腐的味道,像臭雞蛋一樣,有的會腹瀉

6、嘔吐,一吃東西就吐

7、噯氣,也就是打飽嗝、打嗝

8、容易手心發熱,甚至出汗

9、免疫下降,易發燒感冒

如果是6個月以內純乳類喂養的寶寶,消化不良的表現會有大便帶奶瓣、大便酸臭、有泡沫、脹氣、不愛喝奶、吐奶、拉肚子等等。

以上是比較常見的積食和消化不良的表現,如果不馬上改變飲食習慣的話,積食就會傷到脾,將會嚴重地影響營養吸收,孩子會發育遲緩、面黃肌瘦,不愛吃飯,經常煩躁啼哭,晚上睡覺不安穩。

一、5個簡單的食療方法

1、白蘿蔔水

白蘿蔔含芥子油,可促進腸胃蠕動,適合大便干、腹脹、有口氣等,可把白蘿蔔切成塊,放在鍋里兩碗水煮成一碗水即可。

2、山楂水

山楂可消食化積,主要用來消化肉食,給寶寶喝不可以泡太酸,建議至少一歲以後再喝。

3、消食蘿蔔湯

白蘿蔔60g切薄片、山楂片10g浸泡20分鐘清凈,鍋中加600ml左右的清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繼續煮10~15分鐘。

這個做法是不是非常地簡單呢,熬好之後就可以取出來給寶寶喝啦。這道飲品只適合喝湯,裡面的食材不要吃哦。適合八九個月以上寶寶,適合對文中食材不過敏的寶寶。

如果寶寶脾氣大,腹部脹滿,上述方都可加3年以上陳皮3g一起熬水喝,陳皮含溫和揮髮油,可促進消化液分泌,有理氣健脾之功。

4、焦麥芽 焦山楂 焦神曲 炒雞內金

因為自然界向來有著「一物降一物」的規律,所以要分析嬰幼兒的食物,看看可能是那些情況造成的積食。比如早早添加不容易消化的自製米糊是一個可能的因素。米糊是大米製作,所以,最好的治療藥物就是:谷芽。因麵食添加不當引起的問題,則要選擇:麥芽。因肉類造成的積食,中醫常用的藥物是山楂。

古代名方可選擇焦麥芽 焦山楂 焦神曲 炒雞內金,再加一味陳皮也很好。兒童每樣藥用6-10克,具體多少根據孩子年齡和積食程度自行決定。

雞內金就是雞胗裡面的一層膜,是雞肉的一部分,雞內金是比較神奇的東西,它具有消積化食的作用。這些東西都是我們吃的食物,而且還不是讓您直接都吃了,而是熬水,喝這個水而已。

5、保和丸等

積食嚴重一些,藥店有大山楂丸,還有保和丸和王氏保赤丸,保和丸、大山楂丸等都是消食導滯藥,不是健脾藥,好了就不能再吃了,小兒病辨證對了一般用藥兩三天就會改善,如無改善說明不對症應停藥。脾胃虛弱、經常反覆積食、經常腹瀉的小兒積食,應慎用消食藥物,請諮詢中醫辨證處理。

二、小兒推拿調理積食方案

民間有句俗語,「內火盛,感冒生」,及時滅火寶寶就不容易感冒。如果寶寶在平時的飲食中油脂、各種零食攝入過剩,都可以形成「內火」,內火造成免疫功能低下,遇到外寒或感冒病毒,就會容易引發感冒。

調理思路以消食導滯為主,如果媽媽奶奶喜歡小兒推拿,但不會操作手法,可以私信我輸入積食保健手法,看視頻供參考哦~

1、順八卦5分鐘左右

能寬胸理氣,止咳化痰,行滯消食,很適合脾虛經常積食的孩子使用。

2、揉板門5分鐘左右

為胃全息反應點,健脾和胃、消食化滯,多用於防治食積、腹脹、食欲不振。

3、清大腸5分鐘左右

清利腸腑、除濕熱、導積滯,多用於治療便秘、食積等症。

4、推四橫紋5~10分鐘

為改善積食等問題的要穴之一。用拇指橈側緣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稱為推法。

5、清天河水5~10分鐘

從腕橫紋中間推到肘橫紋中間,有清熱之功。

6、下推七節骨3分鐘

向上推溫陽止瀉並治脫肛,向下推治便秘等症,推約100-300次。

7、捏脊(積)7~9遍

參考視頻:只要媽媽奶奶每天捏一捏脊,孩子會體質變強,越來越健康、聰明!

在我的【小兒推拿學習圈】里交流,很多媽媽親自上手,寶寶已經受益了。前幾天這位媽咪分享:

每天都媽媽在圈裡分享收穫。我一直在說:媽媽早一天學好小兒推拿,寶寶早一天受益!在圈裡有視頻手法操作更直觀,以免取穴不准出現失誤。加入下面我的【小兒推拿學習圈】交流討論,與我同圈交流。

學習小兒推拿可不要走彎路哦,推拿效果常常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參考張家綱老師積食視頻:不敢相信推拿前後舌苔變化這麼大!寶寶積食真的一推就好!

切記:積食是百病之源,一定預防為主,尤其是幼兒一定要少吃肉!一定要少吃肉!一定要少吃肉!

"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放下焦慮不催促,給孩子一個終生受益的童年


寶寶突然有這些表現,很可能是頸椎受損


健脾開胃——山藥炒枸杞


你可能在用錯誤的方式陪孩子閱讀?0-12歲正確陪讀方式應該這樣做


讓孩子積極配合不是什麼難事?大多數家長發現自己做錯了


耶魯大學跟蹤研究40年,發現1-14歲孩子的成長密碼


寶寶學會翻身是什麼時候?你該怎麼幫他一把呢?


成長型父母(柒拾柒)引導孩子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