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在《孩子,你慢慢來》中這樣說過:
你可以說:「孩子你慢慢來」,可是有時候,快快地「放手」或許也是必要的。我知道,這很艱難,難極了,但是如果你還記得我們兒時的甜蜜時光……
表面看,「放手」或許比「慢慢來」更重要,因為放手意味著自己做主,而「慢慢來」多少摻雜著干預的嫌疑。但是,能做到「放手」的父母,他們的教育理念中一定是贊同「慢慢來」的。
但事實卻是:大部分父母一邊供奉著熟知的道理,一邊對孩子的生活全方位催促和干預:早晨催促著起床,晚上催促著洗漱,周末催促著上輔導班…..,從孩子的反抗中不難看出:事倍功半。
催促,實在是一件得不償失的行為。大人和孩子都累,都不愉快,並且這也是與父母的意願-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相悖的。但不催促就一定比這更好嗎?不妨來看看小豆豆的答案。
小豆豆是《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中的主人公,作者黑柳徹子以自己為原型回憶了她愉快的童年生活。
整本書以小豆豆為視角,呈現了一個充滿信任、尊重和有愛的生活環境,讓作者的童年充滿了童趣和生機。這一切離不開小林校長的努力,這是一位對孩子充滿愛的中年男人,他把畢生的精力都放在了教育上面。同時,也離不開媽媽的耐心和信任,讓小豆豆在校園之外同樣有愉快的生活體驗。
不管是小林校長還是媽媽,他們在孩子的教育上有共同的理念:尊重和信任,所以他們對小豆豆不催促也不強加干涉。
1. 尊重就是讓你感受到平等
小豆豆第一次見小林校長的時候,校長就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覺得他很特別很親切。因為校長會認真、愉快地聽小豆豆講她的事情,並且一聽就是四個鐘頭,中間除了鼓勵她繼續講沒有表現出任何的不耐煩。這些小豆豆能感受得到,而且是之前她從來都沒有遇到過的。
試問有幾個人能做到認真聽孩子講話,更何況還是四個小時呢?我從來沒有認真地聽孩子講話。
看完書後,我試著去認真聽孩子講她學校里的事情。她從一件事講到另一件事,並且很有自己的想法,我發現她已經悄悄長大,有了自己的觀察和判斷。而我之前卻從來沒有發現,因為我從來都沒有認真聽她講過話,總是三言兩語結束話題。
認真聽孩子說話,雖然這看上去時一件小事,但是孩子卻能感受得到大人對他的真切關心,對孩子來說是最幸福的。
2. 尊重就是認真考慮你的建議
因為別的學校都有校歌而小豆豆的學校巴學園卻沒有,小豆豆感到不公平於是就去校長辦公室找到小林校長,建議他創作一首校歌。小林校長認真聽了小豆豆的建議,並答應她會有校歌的。果真,課後校長就召集全校師生一起去唱校歌。
雖然校歌因為太簡單,最後不了了之。但是,老師對孩子提出的意見能夠認真地回應,是對孩子敢於發表自己的想法最好的鼓勵。
如果自己的意見在不認真考慮的情況下就被斷然否定,那無疑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傷害。
上學的時候,我和團支書為慶祝校慶合力改編了一首歌,那時候因為自己能做這樣的事情興奮到睡不著覺。當我們滿懷期待的去跟班主任彙報的時候,他還沒等我們說完就連連擺手說,這不行不行,這太不規範了。雖然我們極力爭取,最終也沒能說服班主任讓我們嘗試一下,就這樣我們精心準備的節目還沒出世就被斃了。
這件事,對我影響很大。我自認為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經常會突發奇想,但是這之後想法僅僅存在腦海中,從未被實踐過,因為我總覺得那很不符合規矩。現在想來應該嘗試,管它呢。
3. 信任就是事情由自己做主
巴學園裡沒有固定的座位也沒有固定的課程表,坐在哪裡先學什麼課程都由自己做決定。
這看上去不可思議,但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學校里培養了大批的優秀人才:有諾貝爾物理學家,有身殘志堅自信樂觀的工程師……這與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不無關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但願意讓孩子發揮的自己特長的卻寥寥無幾。尊重孩子自己意願家庭,孩子們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比方說梁啟超的子女。
梁啟超不僅僅是著名的政治家,作為父親他還是著名的教育家。他子女眾多,但在他的培養下,都成為了各行業優秀的專家,最有名的就是林徽因的丈夫建築專家梁思成,此外還有考古學家梁思永,圖書館學家梁思莊等等。仔細研究他的教育理念,離不開兩個字:尊重和信任。
1.尊重就是不催促
小豆豆第一次坐電車的時候,因為喜歡車票而與車站的檢票員叔叔攀談起來。雖然,媽媽很著急,因為她是帶豆豆趕去學校面試的,但是她依舊耐心的站在旁邊等著豆豆和叔叔把話說完。
這真是打臉大部分父母啊。可能是生活節奏太快,也可能是父母帶有焦慮的情緒。我接觸的很多父母都抱怨孩子太磨蹭。
朋友說她每次跟兒子一塊洗漱,自己都因為孩子的拖拉和磨蹭火冒三丈。每次洗漱兒子都要玩一開會水,好不容易玩夠了,擠牙膏和刷牙又在那一邊玩一邊刷……..
其實我孩子也是這樣,她喜歡玩夠了再洗刷。大部分時候,我也不耐煩,很不明白那些無聊的東西有什麼好玩的。但是,在催促了幾次之後,我們兩個都不愉快。於是,我就讓她玩完了自己去臥室睡覺,我在哪裡等她。
效果還不錯,她玩一會最多十分鐘就到臥室來找我了。
這就是孩子的天性,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感覺一切都充滿了樂趣。別催促,給她時間讓她體會或許是不錯的選擇。
2.信任就是無條件信任你的話
小豆豆很喜歡鑽鐵絲籬笆,雖然會劃破和弄髒衣服,但每次都忍不住要去鑽一鑽。她怕媽媽責備和擔心,就在回家之前編好理由,說衣服是被別人扔過來的刀子劃破的。媽媽一聽就知道小豆豆隱瞞了實情,可她沒有責備反而向小豆豆討教為什麼短褲也是碎的?
單純的小豆豆對媽媽的提問沒有防備,她把鑽籬笆的情景跟媽媽仔細的描述起來,這樣就能解釋短褲也是破的原因了。之後,她才意識到自己交代了實情。至此,媽媽依舊沒有責備,反而表示這聽上去很好玩。
這真是一位溫柔慈愛的媽媽。
媽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擔當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很多名人志士都有一位非常偉大的母親,如孟子的媽媽、岳飛的媽媽、蘇軾的媽媽。前面兩位都非常熟悉,宋朝偉大政治和思想家蘇軾的媽媽也是一位教育孩子好母親。
在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中有這樣的記載,說蘇東坡媽媽嚴格告誡家人不能捕捉鳥雀,時間一長很多鳥雀都願意在他們家中築巢。蘇東坡從小興趣廣泛,每天下學後他都會去鳥巢旁邊近距離觀察鳥雀。
母親看似嚴厲,不讓孩子玩鳥雀,其實她為蘇東坡提供了很好的接觸大自然的機會。這不是常人能做到的境界。
不管是小林校長還是小豆豆媽媽,他們都竭盡全力真誠地愛孩子們。正是因為有了他們全方位的呵護,小豆豆才會擁有一個無憂無慮歡快的童年。
每個人都有童年,但每個人的童年又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有美好的回憶,如小豆豆,有的人會因為童年的心靈創傷,給他未來的生活造成不可忽視的心理陰影,甚至於影響他們成年後的正常生活。翻開《原生家庭》就能發現數不勝數的例子。
我們已經不能回到過去,重新過一次童年,但是我們有機會讓孩子們擁有歡快的童年。放下焦慮,別催促,給孩子一個寬鬆有趣的童年生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