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去朋友家做客,倆人在客廳里聊天,朋友的女兒在一旁乖巧地玩耍,大概是聊地太投入,等我們再一回頭,發現小朋友已經在牆上完成了一幅新作品,朋友痛苦的扶額:
「我的小祖宗,你怎麼又把牆壁塗成這樣了?!」
這句話是不是很熟悉?
經常聽到很多家長頭痛地表示:「孩子喜歡亂塗亂畫,怎麼講都不聽,家裡的白牆、家具都面目全非了,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周杰倫也不能例外,自己創作多年,結果面對女兒突如其來的「創作欲」,同樣表示傻眼:
有時候越是不讓孩子塗鴉,孩子越是要想方設法創造機會:
看到這些,你是不是覺得頭更痛了?
其實,塗鴉對孩子的身心發育對大有益處。實踐表明,喜歡塗鴉的孩子往往具有超於同齡人的想像力、表達能力、創造能力,將來更有可能在文學、藝術領域有所造詣。
孩子為什麼不能安安靜靜坐下來,好好地畫一幅畫,而是喜歡亂塗亂畫呢?
我們可以從著名兒童美術教育學家維克多·羅恩菲爾德的研究中找到答案。
他在自己的書《創造性與心理成長》中提到,幼兒的塗鴉分為4個階段:
1. 未分化塗鴉(1.5—2歲):在這一階段,孩子還不能清楚地理解自己的行為,可能只是在紙上戳出幾個點,或者一些無意識的線條。
2. 控制塗鴉(2-2.5歲):孩子會重複畫出上下方向的無規則的線條。重複動作是這一階段的特徵,不斷地畫線條將增強孩子動作的協調性和控制感。
3. 圓形塗鴉(2.5-3歲):在這一階段,畫圓需要更多的運動能力和更複雜的動作,所以寶寶對動作將表現出更高的控制能力。
4. 命名塗鴉(3—3.5歲):孩子把動作與想像聯繫起來,從單純的肌肉運動轉向形象思維,在這個階段,孩子會開始表達自己在畫什麼。有些孩子的塗鴉期較長,可能延續到5歲,都是正常的。
原來,在孩子年齡較小的時候,仍然處於塗鴉的1、2階段,因此畫出的作品在成人看來就像是無意義的亂塗亂畫。
但如果你肯耐心觀察,就會發現前幾個月孩子還只會畫一些線條,現在已經能畫出首尾相接的各種形狀了!
每個階段不同的塗鴉表現都意味著孩子不同的能力在得到提升,作為父母,要正確看待塗鴉行為,千萬不要一味阻止,保護孩子的塗鴉興趣,就是保護孩子的天性。
塗鴉能帶來哪些好處
在剛剛提到的塗鴉的幾個階段中,孩子從一開始的無意識塗鴉,到慢慢意識到自己在畫線條、畫各種形狀,手和眼的配合越來越好。
再接下來,他能根據自己的記憶去選擇要畫的對象,然後用大腦指導手去畫,再用眼睛判斷畫出形狀的是否合心意。
整個過程逐漸複雜,這意味著孩子的腦力和感官協調能力都得到了鍛鍊。
黃磊在排練話劇《暗戀桃花源》時,經常帶著多多去現場,於是多多幾乎能記住每個演員的造型、服飾、特徵等等,回到家後,多多就會把看到的場景用畫筆記錄下來,每一個人物都各有特色,毫不重複。
因為孩子的繪畫內容,是對現實記憶的一種恢復,為了更好的展現出自己心中想畫的東西,孩子會細緻地觀察繪畫對象的特徵,並且記在腦海中。
我女兒小時候,特別喜歡和我玩「考驗記憶」的遊戲,比如我問:「我們剛剛在路上看到的花花是什麼顏色呀?」女兒就會拿畫筆把看到的花花畫出來。
然後,輪到女兒問我「我們看到的小貓咪是什麼樣子呀?」我也拿筆畫下來。
為了「考倒我」,她第二天就會更仔細地觀察沿途風景,觀察的次數越多,記憶也就越牢固。
之前,網上流傳著一個視頻,是一群高校畢業的父母,來做小朋友的暑假作業,結果,竟然沒有一個人及格。
看到答案,大人們紛紛訝異:「完全想不到!」
成年人往往難以理解孩子的世界,是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用理性思維去給出判斷。
但在孩子的世界裡,太陽可以是方形的,草地可以是藍色的,一切都充滿童趣,而塗鴉能夠很好的保護和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孫儷曾在微博上說:「從前我試圖想要阻止他們的時候鄧先生會阻止我,說別影響他們的創作,牆紙可以換,可是靈感被抹殺掉就沒有了,想想也對,所以我們家現在多了很多限量款塗鴉家具。「
是的,牆紙可以再換,牆壁可以再刷,想像力和靈感卻是無價之寶。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自我意識日益覺醒,他們會通過塗鴉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身邊事物的看法,這是孩子展現內心世界的方式。
有研究表明,喜歡畫畫的孩子,往往具有更強的表達能力。
王菲的女兒李嫣,是個特立獨行的星二代,走秀、做直播、拍視頻等等,非常善於表現自己。
同時,她也是個愛畫畫的孩子,在6歲時就舉辦了第一次畫展,李亞鵬說:「每一幅畫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女兒喜歡用這樣的方式來和我溝通。「
塗鴉是孩子的一種特殊「語言」,能夠幫助孩子宣洩情緒和表達情感,因此,也是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一座橋樑。
一些不知道如何用言語表達的東西,孩子會用畫畫來表示。
我曾收到一位媽媽的留言,她說自己某天無意看見女兒的圖畫本,竟然發現這樣一幅畫:
畫紙被分為兩部分,左邊是藍天白雲和小鳥,還有幸福的一家三口手牽著手,右邊則是烏雲密布,一個小女孩在獨自哭泣,看起來很落寞。
她覺得非常愧疚,因為自己和丈夫忙於工作,幾次說好帶女兒去遊樂園,結果都沒能去成,最後只好買了新玩具給女兒補償。
看到這幅畫她才明白,這樣的「補償」是遠遠不夠的,孩子真正渴望的是父母的陪伴。
所以,試著多去看看孩子的塗鴉吧,讀懂塗鴉背後想要表達的內容,可以幫助我們判斷孩子的心理狀態,從而給予他相應的支持。
家長應當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塗鴉行為
與其在孩子四處亂畫時圍追堵截,不如乾脆開闢一塊專屬的塗鴉空間,讓孩子在這個小天地里任意揮灑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