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積極配合不是什麼難事?大多數家長發現自己做錯了

作者:CUP       2019-07-24 10:35:57


"

串門兒,做客,出門吃飯......如果實在沒話說,誇別人家孩子絕對是最安全穩妥的緩解尷尬的方法。

「真聰明!」「真可愛!」「真漂亮!」,這樣的形容詞位居「日常夸小孩用語」前三。詞庫告急,家長夸自家孩子也會越來越簡單,越敷衍,漸漸簡化成「挺好的」。誇獎都不真誠,孩子怎麼能聽你的?

夸孩子可比那些不走心的寒暄需要思考的部分更多,這些付出並不是沒有意義的。經過慎重思量的話語會直接作用於孩子的內心,這種源自內心的正能量對孩子一生髮展都會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 班杜拉在他的著作《思想和行為的社會基礎》這本書中提到:這種正能量影響孩子對自身能力的判斷,對自我的充分肯定影響著他們的思維方式、好習慣的養成、抗挫能力等等。

一旦我們開始相信自己,我們就用好奇心、求知慾、愉悅等一切能夠展示人類美好品質的體驗去冒險。而孩子的自我認同,就來自於爸媽的表揚。

回答問題吞吞吐吐,上台表演扭扭捏捏,打聲招呼不敢大聲叫人.......多數情況下,讓孩子「不配合」並不是任務難度等級太高,而是孩子對自己不夠自信。

1996年,班杜拉調查了279名11-14歲的孩子及其父母,結論印證了孩子父母對孩子的表揚與否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成績,父母對孩子適當的激勵表揚也會使孩子更加自信。

得到家長表揚的孩子會有更大的精力、耐心和熱情去追逐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目標。

當然,並不是說只要「夸」孩子,就能起到好作用。如果你做不到以下三點,「夸」孩子只會走向反面:

1. 表揚不「搶跑」

表揚在任務完成之前,你有沒有中槍?我們對孩子的表揚或者激勵應該在孩子完成任務以後,比如考試成績不錯,完成了一項挑戰等有結果之後。在孩子親眼看到自己的成果之後,家長再進行表揚,這樣的鼓勵孩子才能記住,甚至這時候已經不需要你的鼓勵,他就能感受到自己的變化。

2. 物質獎勵咱不要

對孩子好習慣的認可和誇獎,一旦涉及物質,就不再純粹了。很多人以為「夸」是言語,而「獎」是物質,但實際上,「獎」更多是成就的紀念,像大力神杯、奧布萊恩杯、奧斯卡獎小金人……這些獎盃更為關注的是它們背後隱藏的紀念價值高。對孩子來說,誇獎不應該涉及物質獎勵和獎品,而應該主要集中在言語、精神的高度認同,以及給難得的成就留下紀念上。

3. 值得誇獎的不只是成績

「自家孩子有什麼可夸的?」除了成績、才藝與天賦,好奇心、善良、專注、興趣、幽默,甚至失敗過後的樂觀都是值得誇獎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同理,孩子身上不是沒有閃光點,只是身為父母的你沒看到而已。

90%的家長在「夸」孩子方面的能力還有待加強,「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不錯,只是你得會「夸」。

"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66歲甄妮曾因太美被勸轉學,「丈夫離世」欲輕生被救回 為愛「守寡35年」31歲女兒酷似丈夫


孩子挨打時,若出現這些反應,家長可一定要停下來,不然後果嚴重


1歲後,寶寶這些「壞習慣」再煩也要慣著


娃的學習成績跟父母的性格息息相關,這三種家長,容易培養出學霸


10年後最有出息的孩子,父母往往做對了這4件事


吳尊那麼寵女兒,怎麼沒把她寵壞呢?


孩子,這個世界真的有壞人,一定牢記這10條保命法則


這個夏天不僅有成年人的樂隊,還有孩子的故事派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