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天喝多少水?水喝多了會中毒?——關於喝水的15個常見問題

作者:CUP       2019-07-24 10:35:57


"

大家知道,「多喝水」這個梗,是求生欲強烈的直男金句,其實也是育娃界老父母親的口頭禪。

天氣熱,多喝水;

生病發燒,多喝水;

流感高發期,多喝水;

孩子打鬧運動量大,多熱水;

總之360°旋風叮囑,多熱水……

父母送到學校之前,對孩子的最後一句囑託永遠是:

別忘了喝水啊!

孩子到了學校,這事依然一級重要。抬頭看黑板,黑板一角默默提示「多喝水」。

下課統一去拿小水杯,旁邊大標語寫著「多喝水身體好」。

每天喝了幾次水自己要記錄反思,「今天你喝水了嗎?」

常爸團隊的小夥伴爆料,自家娃班上還有指定的「喝水監督員」,和統一的喝水時間。

這些線下圍剿還不算,還有來自線上老母親老父親們的追蹤:「老師,提醒娃多喝水」。

家長說得操心,有的老師聽得糟心。偷偷跑網上吐槽,還會被批心態不好。

娃天天被提醒多喝水的日子也不好過。小夥伴去開家長會,孩子的生活老師特別無奈地「訴苦」,「各位媽媽能不能別叮囑我們給孩子多喝水了?!有的孩子跑過來告訴我,水都喝到嗓子眼兒這了。還有的孩子直接喝吐了!」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還要不要提醒老師給孩子多喝水?喝多少水算多?正常怎么喝水?恰當的喝水方式有哪些?邊吃飯邊喝水會不會影響消化?

問題這麼多,那就容常爸喝口水,家長們搬個小板凳拿著小水杯,咱們一問一答,開聊吧!

1、孩子一天需要多少水?

因為個體差異太大,這個問題註定沒有準確答案。2010年,對於一天孩子攝入的所有液體,歐洲食品安全局給過一個參考範圍。

0-6個月的嬰兒,每天100-190毫升/公斤體重。

6-12個月大的嬰兒,為800-1000毫升/天。

12-24個月,估計1100-1200毫升/天。

2-3歲,估計為1300毫升/天。

4-8歲,1600毫升/天;

9-13歲,男孩2100毫升/天,女孩1900毫升/天。

14歲及以上的青少年和成年人液體攝入量屬於一個範圍。女性2.0升/天,男性2.5升/天。

(只是參考值,具體到每個碎鈔機身上,請參考下文。)

(圖源:lovemedia,單位:L)

看見這樣一組數據和我們找到的這麼厲害的配圖,大家第一反應是不是嚇一跳,哎呀!我家孩子喝水遠遠不夠啊!

表激動,這是液體,液體,液體,不是只包括喝水,吃根黃瓜喝杯酸奶一碗排骨湯也算在內。

那我怎麼知道食物里包含了多少水呀!這數據給了不是白給。

這個……

那再提供一組經驗值,還是一個籠統範圍哈。

全母乳的小傢伙,6個月以前是不需要喝水的。

1歲以內的孩子,飲食之外每天0-227毫升水(大約一杯)。

1歲以上,不再以喝奶為主的孩子,每天液體總攝入量的80%來自吃飯時的食物、湯粥,20%來自其他時間喝的水、飲料、果汁等液體。

孩子所需的水量取決於幾個因素,例如:身高體重決定的體表面積,體力活動水平,或因發燒、嘔吐和腹瀉而導致的液體流失。如果像現在一樣是夏天,或者處在炎熱潮濕的南方,或海拔超過2500米的高原,都可能需要更多的水。

具體喝多少,老父母親們還是要根據「碎鈔機」尿的色號、頻率來做微調。尿太黃,2-4小時都不尿尿,那基本上該喝水了。

2、都什麼時候需要喝水,一次喝多少?

早上起床,三餐吃飯的時候,兩頓飯之間,運動之前。

人晚上睡覺的時候,即使不出汗,經由呼吸、皮膚水分蒸發,也會損失約500毫升的水,所以早起喝杯水有必要。

少量多次,一次喝60-90ml合適。尤其戶外運動、徒步等狀態時,一定不能等感到口渴才喝水,短時間大量喝水後立刻繼續運動,會讓胃感到不適。

3、喝水還需要擺pose?

需要滴。能停下來喝別走著喝,能坐著喝別站著喝。倒不是有什麼科學依據,是因為走著站著喝水的人,很多時候正在幹活,內心比較急,難免喝水比較猛,會大口喝,容易帶胃裡空氣。建議坐下來,其實是變相建議慢點喝,小口喝。

4、飢餓的時候喝點水?

有必要。因為很多時候孩子會把口渴的感覺誤認為是飢餓,所以感到飢餓的時候可以先喝點水。(大人同理!愛吃零食又需要減肥的朋友,可以試試有一點餓或饞的時候先喝水,萬一自認為餓了其實是渴呢?用水代替零食能夠無形中減少攝入不必要的熱量)

5、飯前喝水會不會稀釋胃酸?

會,但是不影響消化。胃酸分泌包括3個階段:腦期、胃期、腸期。看見食物、聞到香味兒,都會刺激大腦告訴胃分泌胃酸;食物下肚,其中的鈣離子、胺基酸以及膨脹的食物本身也會刺激胃酸分泌;食物湯粥稀釋胃酸,PH值升高,也會刺激胃酸分泌。直到食物達到十二指腸,刺激腸胃產生一系列激素,胃酸分泌才停止。

飯前喝水,只是稀釋了腦期分泌的胃液,但是胃消化300毫升水只需要10分鐘,因此水對胃酸的影響很快就消失,不影響後面的消化過程。食物成分的酸鹼性倒是會影響胃期胃酸分泌(因此有「開胃」食品一說)。

6、吃飯的時候怎么喝水/湯?

啜飲。吃飯的時候偶爾喝一小口,有助於潤濕口腔食物。咱們飲食習慣吃飯喝湯喜歡趁熱喝,但是湯不要太燙,否則食道沒有痛覺,被燙傷了也不自知,更何況太燙還會增加食管癌的發生風險。可以參考喝咖啡的溫度:60度(或以下)。

7、只要渴的時候才需要喝水嗎?

不是!平時最好少量多次地補充水份。因為當你口渴時,你可能已經輕度脫水,失去了身體含水量的2%到3%。

8、輕度脫水是什麼樣子的?

尿液濃縮,小便量明顯減少且色黃。

口腔和舌唇都有乾燥感。

精神略差,眼窩略凹陷。

如果脫水到了中度以上,不僅小便量更少更深黃,口唇乾燥,皮膚彈性下降,眼窩更凹陷,還會出現明顯的煩躁不安,甚至哭的時候沒有眼淚。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讓孩子積極配合不是什麼難事?大多數家長發現自己做錯了


耶魯大學跟蹤研究40年,發現1-14歲孩子的成長密碼


寶寶學會翻身是什麼時候?你該怎麼幫他一把呢?


成長型父母(柒拾柒)引導孩子保護自己


輕輕鬆鬆讓孩子愛上藝術、文學,這個方法太好了


你見過這樣的幼兒園拓印畫嗎?暑假跟孩子一起玩!


媽媽,班裡好多小朋友不來上學了,得知原因,媽媽也想給娃辦退學


三個實用的抱娃方式!寶寶愛哭鬧,家長可以試試這樣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