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孩子進入叛逆期,父母彆強權控制,請了解下「魚缸法則」
前言:最近孩子進入叛逆期了,說什麼都不聽,還頂嘴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叛逆期?
西方教育學家的研究,孩子是可以不出現叛逆期的,中國的專制教育可能引發叛逆期
在我們的生活中,與人聊天的話題有很多,其中有相當的部分是以孩子為話題的,圍繞孩子最多的就是孩子的叛逆問題了。在中國這個問題顯得尤其嚴重,這與我們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在我們的歷史中,對於教育的重視是很早就有的,當時這種教育帶有濃重的專制特色,不允許孩子忤逆父母。在現代,即使社會文明了,但是這樣的情況還是有很多,父母想控制孩子,但是孩子想要自由,因此形成父母與孩子的對立,在父母看來,孩子就是叛逆的。
什麼是魚缸法則?
在美國一家國際公司的總部,進門處放置著一個巨大的魚缸,裡面有幾十條魚,然而這些魚的體型在兩年之內沒有多少變化。有一天,公司董事長的兒子來公司玩,不小心把魚缸打破了,那些魚只能被放置到外面的噴泉中,兩個月之後,那些魚的體型由原來的三寸變成了一尺。
這個事例體現了魚缸法則。魚兒在限制自由的魚缸中沒有長大,在更加廣闊的空間中才能夠成長。這個法則對於對於教育事業有很大的啟發。很多父母選擇限制孩子而不是放手讓孩子去發揮,最後導致孩子的成長出現各種問題。
孩子成長需要空間
1. 孩子需要培養自理能力。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什麼事情都給孩子包辦了,孩子就失去動手的機會與空間。父母不可能什麼事情都為孩子考慮到,當孩子與父母分離之後,再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就會被社會淘汰。
2. 孩子需要培養自己的獨立性。這是一種自我意識的體現。在孩子小的時候,這種意識是無法體現的,會隨著孩子的成長,不斷在孩子的身上體現,如果父母在孩子成長的時候沒有給孩子機會發展自己的獨立性的話,會使得孩子今後自我意識的發展受到影響。
3. 孩子需要學習與認知的空間。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會過度大的干擾孩子的學習與生活,這使得孩子無法直接在生活中積累經驗。父母總是認為自己的經驗孩子也適用,但是就是是真理,它也有適用的局限性,因此,要給孩子時間與空間來使他們自己成長。
魚缸是如何形成的?
在專制教育下,會製造出「魚缸法則」中的魚缸。小亮是一個又懂事又成績優異的孩子。在小學的時候獲得很多突出的成績。小亮的母親在對小亮的教育中是以嚴格出名的,不僅是語言上,還有身體上的處罰。好景不長,在小亮初三的時候,他變得不喜歡學習了,染上了各種惡習。小亮的母親自然是想很多辦法來教育小亮,不惜欺騙小亮自己的家庭處於危機之中,但是小亮還是無法像小時候一樣,最後中考成績不理想。
小亮的母親就是典型的專制型的家長,這些家長希望孩子能夠以家長的想法來做事。給孩子無形之中製造了魚缸,孩子只能在這個空間裡面生活與學習,一旦魚缸破裂之後,孩子就會對生活產生迷茫,最後就會影響到孩子未來的發展。
1製造魚缸的家長
我們國家的傳統教育思想就是要求對父母絕對的聽從,製造魚缸的家長也是這麼想的。他們之所以這麼做是有他們的理由的。
1. 他們認為自己在生活中總結的經驗是很正確的。他們由於自己小時候吃了很多虧,因此在教育下一代的時候,想辦法讓自己的孩子不吃虧。認為孩子停他們的話之後,在成長上會更加順利。
2. 受到自己上一輩人的影響。專制型的家長之所以還會存在,就是由於他們在給一代一代的年輕人在思想上的禁錮。推崇長輩在家中的地位和晚輩的絕對服從,使得這種思想能夠不斷的傳遞下去。
3. 對孩子的不信任。孩子在小時候,在認知上的能力確實不高,但是這不是家長能夠控制的,這是一個成長的過程,孩子會隨著年齡的變大不斷的完善自己。
2魚缸可能限制孩子的一生
1. 會使得孩子的叛逆心理加重。隨著孩子年齡的成長,接觸的東西過多時,對於父母的話產生質疑。而父母還要求孩子聽從父母的話,會使得親子之間產生衝突,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逆反心理會不斷的加深。
2. 會使得孩子缺乏主見,失去堅定的立場。父母長期的限制之間的孩子,讓孩子聽從父母的話,一旦需要孩子自己做決定的時候,他們就會猶豫,不知所措,即使在今後做出決定,也會由於身邊的壓力而改變自己的決定。
3. 會使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受到影響。專制型的家長一般不會聽取孩子的要求,這會使得哈子的自信受到打擊,對父母的依賴過強,無法正確的認識自己,一旦與父母分離就會很難控制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