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談:樂觀,學會看到事物的另一面

作者:CUP       2019-06-22 06:27:48


有兄弟倆個,一個非常樂觀,另一個非常悲觀。

他們的父母想讓他們的性格都改變一些。於是就把那個樂觀的孩子鎖進了一間堆滿馬糞的屋子裡,把悲觀的孩子鎖進放滿漂亮玩具的屋子裡。

過了一個小時,當他們打開悲觀孩子的屋門時,發現他坐在一個角落裡,正在傷心的哭。原來,他怕不小心弄壞了玩具,受父母責罵。

當他們打開滿是馬糞的房間時,發現那個樂觀的孩子正在興奮的用一把小鏟子挖著馬糞,並不斷地把散落到門口的馬糞鏟乾淨,看到進來的父母,那個樂觀的孩子像發現奇蹟似的嚷道:「爸爸看,這兒有這麼多馬糞,附近肯定會有一批漂亮的小馬,我要給他清理出一塊乾淨的地方來」。

這個樂觀的孩子就是後來的美國總統里根,他從報童到好萊塢明星,再到州長,直至走上總統的寶座,樂觀一直伴隨著他。

教育漫談:樂觀,學會看到事物的另一面

著名心理學家維納第的研究表明,人們對外界事物所抱有的穩定的情感和態度,大多由他們從小習慣化的情感歸因模式所決定。習慣是人們心靈內部的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

怎麼讓孩子養成樂觀的思維習慣呢?這方面的建議有很多。

溫馨、充滿儀式感的家庭環境。

父母有樂觀的思維習慣。

經常帶孩子走出去,增加思維的廣度。

積極肯定孩子的進步,少用負面評價。

這些做法當然都是對的,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讓孩子學會看到事物的另一面」。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關鍵在於看待問題的角度。

有一篇課文《假如沒有灰塵》,灰塵對於人類來說是一種污染,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灰塵也對人類做了很大的貢獻。灰塵能把強烈的太陽光減弱,把七色陽光散射,不然我們可能都睜不開眼睛。灰塵把空氣中的水分吸干,再變成雨、雪來調節氣候,不然地面上的萬物可能都濕漉漉了。

灰塵都如此,更何況其他的事情。

教育漫談:樂觀,學會看到事物的另一面

小區里突然停電了,家裡漆黑一片。

小明的爸爸對著突然斷電的電腦,懊惱的想罵人,抱怨說:「這是怎麼回事,還能不能讓人好好過日子,什麼時候才能修好,維修工人都在幹嘛呢,小明你搗什亂呢?停電了,還不快睡?」

另一個單元的小爸爸點燃了一根蠟燭,在搖曳的燭光里和小愛玩起了手指影子的遊戲,一大一小兩個手影在潔白的牆上晃動著,他們的笑聲在這個停電的夜裡特別溫暖。

同樣的停電,不一樣的夜晚。

教育漫談:樂觀,學會看到事物的另一面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比喻:

如果我們的生活是一個房間,你在陰暗的角落,你什麼也看不到。如果你坐在窗戶旁邊,你將看到美麗的風景。假如你現在的眼睛裡只有陰暗,那一定是你坐的位置不對,那麼你就挪動你的凳子吧。

那把凳子就是你看問題的角度。

如果你真的希望你的孩子擁有樂觀的心態,那麼就先把自己的樂觀心態找回來吧。因為給予的前提是自己先要擁有,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孩子不講禮儀規矩與家長無關?父母忽略孩子天性,4招進行引導


10個嬰兒4個缺鐵!4款補鐵輔食讓寶寶輕鬆補鐵,媽媽們學起來吧


瘋狂48小時帶娃後,澳洲爸爸崩潰!深情表白妻子不易...


家長「守規矩」就是孩子最大的規矩,教育孩子應該以身作則


20歲時買得起10歲時買不起的玩具,有意義嗎


孩子不愛吃飯、長得慢該怎麼辦?父母最不該做這三件事,可別大意


8歲大童英語閱讀啟蒙三年的經驗教訓(適合無聽力基礎的大童)


孩子上學是學霸還是學渣,多觀察這幾個細節,3歲前就能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