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作為雙語教育方式的一種,雙語學校被諸多家長追捧。然而,雙語學校真的能提供優秀的雙語教學麼?外灘教育特約作者,法學博士方也指出:世界各地雙語學校的教學效果,其實並不理想。除了缺乏優秀的雙語教師,也是由於雙語教育對學生素質和語言環境有所要求。因此,家長對孩子的雙語教育要抱有合理的期待。
文丨方也 編丨Travis
我在「外灘教育」發表的《別再想讓孩子達到雙母語了,這就是個偽命題》一文,曾經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原因在於,大家對母語概念的理解有所不同。在我看來,並不是說對一門語言的掌握達到了聽說讀寫都熟練的程度,就可以稱之為母語。
母語和第二語言的最本質的區別在於,是否認同語言背後所承載的文化和價值觀,母語是一個人的身份和文化根基,每一個人只能有一個母語。
很多海外華人的英文非常出色,甚至在生活和工作中使用英文多於中文,但是,在涉及情感、心理、價值觀等深度思維時,他們使用的仍然是中文,他們的行為模式和生活方式更多體現為中國文化,因為他們的母語是中文。
我所有的文章中所探討的雙語教育,都是基於以上這種母語定義。
雙語學校是眾多雙語教育方式中的一種,目標是將第二語言最大限度地,學到接近母語的程度。
對於那些希望孩子既保留中國文化根基,又擁有國際語言和視野的父母來說,號稱「雙語雙文化」、「全人教育」的雙語學校似乎提供了一種完美的教育模式。
藉助中英雙語優勢,孩子們會擁有更豐富的人生選擇機會,可以在全球範圍內學習、就業和生活,從而成為真正的世界公民。
但是,雙語學校真的能滿足這種需求嗎?
越來越多的父母發現,現實並非如此簡單,雙語學校產生了大量中文和英文都會,但實際上對兩種語言的掌握都不夠深入和熟練,甚至影響學科成績的學生。
這是為什麼?是學校的問題?還是孩子的問題?送孩子去雙語學校究竟是否值得?
有人認為是孩子沒有學好,有人認為是國內雙語教育模式還不成熟,有人認為這是雙語學習必須付出的代價……
雖然人們對雙語學校懷著各種疑慮和擔心,但是,面對雙語優勢的巨大誘惑,家長們還是對雙語學校趨之若鶩。
事實上,世界各國的雙語學校的總體效果是不如人意的,只有極少數孩子能夠完全達到雙語教育的目標。如何進行有效的雙語教學實踐,各國仍然處於探索之中。
香港、新加坡和加拿大的雙語學校教育,一直為各國所學習和仿效,但是其實際效果與人們的想像相差甚遠。
這三個國家和地區的各種數據表明,目前的雙語學校教育,雖然突破了傳統的第二語言的教學模式,提高了第二語言的學習效率。
但是,由於雙語學習難度較大,而且雙語教學實踐本身,存在著難以走出的困境和缺陷,雙語學校教育需要強大的家庭教育環境的彌補和支持。所以,雙語學校更適合少數學習能力強而且是來自精英家庭尤其是雙語家庭的孩子。
雙語學校國際實踐:
整體效果和成績黯淡
雙語學校教育的實質是通過採用兩種語言(母語和第二語言)進行課堂教學,從而達到讓學生熟練掌握兩種語言的目的。
成功的雙語學校應當達到如下目標:
首先,不會影響學生的母語水平。
其次,熟練掌握第二語言。
第三,保證學科教學質量。
但是,目前各國雙語學校中的絕大部分學生,都未能同時達到上述三個教學目標,成功的只有極少數學生。
在被華人社會奉為中西雙語教育典範之地的新加坡,其雙語教育卻是名不副實,雖然學生的英語和學術成績表現優秀,但是對絕大部分人來說,母語淪為交際口語。
新加坡學生的英語閱讀亞洲第一,在各類數學和科學的國際測試中也是名列前茅,但這都是建立在犧牲母語的基礎上。
母語缺失已經嚴重影響新加坡整個社會的人文素質培養和文化傳承。2009年,Lee Kuan Yew承認新加坡的雙語教育政策失敗,並宣布要調整該政策,加強母語的學習。
新加坡開國元勛李光耀Lee Kuan Yew
香港一直被視作是,擁有中西合璧的獨特文化基因,應該是最適合雙語學校教育的。
但是,事實卻是香港雙語學校的教育,在中西文化交匯中並未大放異彩,反而逐漸陷入兩難的局面。
香港學生的學科成績表現尚可,但是中文和英文都沒有學好。
香港60%以上的中學生,英文程度達不到小學四年級水平,大約只有20%的中學生能夠接受全英文授課。
香港許多大學畢業生,既不能有效使用英語,也不能有效使用中文進行交流,他們更喜歡使用一種粵語和英語混雜的語言。
加拿大的沉浸式(French Immersion)雙語教育模式實施50年後,社會各界批評不絕於耳,其雙語教育實際效果並不理想。
至少有60%的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退出沉浸式雙語教育;
大部分沉浸式雙語學生的英文、法文乃至學科成績都沒有達到預期目標;高中畢業的雙語學生中只有9%的學生能夠達到雙語熟練的程度;
很多人由於學科受到影響,還影響到大學的申請和學習。
加拿大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全國三千多萬人口中,只有10%的人能夠被稱為真正通曉英法兩種國語,而且這個比例一直處於下降狀態。
雙語學校困境之一:
雙語老師缺乏是世界性難題
雙語學校教育的最大難點在於,如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平衡語言學習與學科內容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