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 | 管教孩子的常見誤區,如何解決?

作者:CUP       2019-06-22 06:22:58


4歲小男孩湯姆,在公園裡玩,他的兩個小夥伴撞倒了一個小女孩,沒有停下來就跑了。

湯姆來到小女孩的媽媽面前說:「我為我朋友這樣做感到很抱歉,他們甚至沒有停下來避開她。」

湯姆表現出超出同齡孩子的同理心,因為他是受情感引導教育長大的孩子,他懂得尊重別人的感情。

乾貨 | 管教孩子的常見誤區,如何解決?

父母管教孩子的常見誤區

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容易成為下面幾種父母:

1、控制型父母

- 都給我停下來!不許亂跑!

- 再搗亂就別想看電視!

- 我數三下,1,2,3!

命令和威脅是控制型的典型表現。

這樣不會讓孩子有責任感,孩子長大後要麼變得懦弱,要麼變得特別有控制欲,更容易放縱自己。

2、放任型父母

- 不理他,小孩子鬧一鬧沒關係的。

孩子學不會應有的社會規則。

孩子長大會缺乏約束和規矩,沒有團隊歸屬感,更容易涉及毒品、早孕和幫派,也容易網絡成癮,因為他們需要極強的團隊依賴。

3、輕視、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

- 剛吃完飯,你怎麼會餓?

- 不疼不疼,摔一下沒什麼。

- 你要再不吃,我就再也不給你買了!

當很多父母炫耀說,自己的孩子不用大人管就站起來時,父母並沒有教會孩子如何去面對痛苦,只是學會裝出堅強的模樣。

孩子不知道如何面對痛苦,更不會關懷別人的痛苦。

4、採用外部激勵和獎賞的手段

- 用小貼紙獎勵孩子的新習慣

- 成績好就帶孩子去旅遊

- 用玩具讓孩子聽話

這種行為叫賄賂。

被賄賂教育長大的孩子,並不喜歡遵守規矩或者好好表現這件事本身,他只是為了得到外部獎勵和確認,並沒有學會究竟為什麼要這樣做,沒有內心的動力。

這種類型的孩子,逐漸喪失人生的意義,會覺得抑鬱,沒意思。

5、以消極後果作為懲罰

我們應該分清楚直接後果和消極後果:

孩子貪玩錯過了晚飯時間,結果沒飯吃。這叫做直接後果,我們可以給孩子解釋為什麼沒飯吃,不用生氣。

孩子貪玩打碎了花瓶,家長懲罰不許看動畫片,這就叫做消極後果,孩子會感受到我們負面的情緒,並學會用暴力溝通的方法對待他人。

6、體罰

懲罰性的威脅可能會暫時奏效,但孩子學到的唯一道理是,害怕家長生氣而不得不服從,他遲早會再次犯錯。

由於騙人被打的孩子,只會撒更好的謊。

最重要的是,孩子從你這裡學會了暴力是管用的。

解決上面這些誤區有方法嗎?當然有,那就是情感引導式教育。

乾貨 | 管教孩子的常見誤區,如何解決?

什麼是情感引導式教育?

情感引導就是向孩子傳授感情規則,讓他們知道如何辨認情感並且以恰當方式來表達。

文章開頭的例子中,小男孩就是受到過好的情感引導,所以能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的情感。

除此之外,情感引導還有以下幾點好處:

1、幫助孩子認識、表達和調節自己的情緒

2、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3、因為表達順暢,所以減少發脾氣的現象

4、促進家長和孩子的溝通,加深感情

5、孩子學會結交新朋友

6、學會忍耐,學會面對逆境

既然如此,我們應該如何進行情感引導呢?

1、播下種子

提前清晰準確地告訴孩子你的要求是什麼。

比如晚上出去吃飯:「今天晚上咱們要一起出去吃飯,也就是說,我們要在包廂里安安靜靜地吃飯,不可以到處亂跑,也不能大喊大叫,你能做到嗎?」

出發前說一次,路上說一次,進飯店之前還可以問一次:「還記得之前爸爸說過的話嗎?」「好的,我們要開始享受晚餐啦!」

2、觀察和判斷

觀察和判斷的本質是關注,目的還在於體察孩子的需要。

我們要知道孩子此刻的狀態是什麼樣子,孩子是否在情緒正常範圍內,還是他逐漸失控了。

3、聆聽

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聆聽。

當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學會聆聽,蹲下來,直視他,問問他有什麼樣的感覺。

4、體察並理解孩子的感受

「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你需要爸爸的幫助嗎?」

「我能感受到你很難過,可以說說嗎?」

這在成年人的領導力課堂上叫做反應情感,準確的說出孩子的感受,孩子會覺得被理解和尊重,反而會情緒平複比較快。

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感受用語言表達處理,而不是發泄在別的人身上。

5、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不是簡單地告訴孩子怎麼做,而是引導孩子學會怎麼做。

「那你看咱們怎麼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

「你覺得怎麼樣表現才能和小朋友好好相處?」

在孩子做對了之後,我們要說「你剛剛做的很好,你的這個想法就叫做分享!」

這時候孩子才學會了什麼叫分享,也更樂於去實現分享,因為他知道了意義。

乾貨 | 管教孩子的常見誤區,如何解決?

把情感引導的方式牢記於心:

(1)播下種子,告訴他該怎麼做

(2)觀察和判斷他的情感

(3)聆聽他的想法

(4)體察並講出孩子的情感感受

(5)引導孩子解決問題,等他做對了後表揚他

情感引導是為了讓我們更加關注孩子自己的感受,讓他知道每件事本身的樂趣和意義。

讓他明白我們不是他的裁判,而是一個真心的交流對象。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2歲前大腦重量快速增長,這種營養素很重要,父母懂選寶寶更聰明


寶寶和父母睡還是跟長輩睡,差別大不同,跟體質有關?


實踐證明:三歲前是培養孩子雙語能力的最佳時期,家長可以這麼做


孩子對著媽媽罵「滾」!從孩子嘴裡聽到髒話,爸媽應該怎麼辦?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孩子解決衝突的方法


抱著睡,放下就醒,掌握非要抱睡原因,一網打盡寶寶糟糕睡眠問題


寶寶對讀書不感興趣?聰明的爸媽會這樣來引導


新生兒練習抓握很有必要,聰明家長都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