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請回答1988》中,在二女兒感覺父母偏愛姐姐和弟弟,而忽視了她的感受時,爸爸很認真地對女兒道歉,「爸爸也是頭一次當爸爸,我的女兒稍微體諒一下」。很多人都被這句話給觸動到,即使再有對父親的委屈和生氣,在那一瞬間也會釋然。父母也不是生來就知道如何去成為父母,他們也曾是孩子,學習著自己父母的樣子來對待自己孩子。而父母或許做的不夠完美,有時不可避免地用錯了方式,也請孩子多多體諒,畢竟他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他們會在學習中不斷改進,努力成為孩子喜歡和驕傲的父母。
一直以來,我們習慣歌頌和讚揚母愛,卻忘了還有一個人也在默默地關心和疼愛我們,父愛無言,在背後給予我們最堅實可靠的力量。相對於母愛的熾烈和細膩,父愛更多是含蓄和深沉,他們不善言辭、不懂表達,但對孩子的愛完全不會比母親少。這些書或許能夠帶你更好地去理解父親這一角色。
《父與子》全集
《父與子》 [德] 埃·奧·卜勞恩著,楊瑩譯,中國工人出版社,2003年4月
《父與子》中父與子的形象,取材於畫家本人卜勞恩與其子克里斯蒂安,漫畫中無不洋溢著父親對兒子的愛。作品中一個個生動幽默的小故事都是來自於漫畫家在生活中的真實感受,是他和兒子的生活寫照。《父與子》曾被《紐約時報》譽為」世界最偉大連環漫畫之一」,它所塑造的善良、正直、寬容的父親形象深深地打動了千百萬讀者的心,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堪稱漫畫經典,也成了德國幽默、漫畫的象徵和代表。《父與子》20世紀30年代傳入我國,魯迅、豐子愷等大家對它都推崇備至。
《致女兒書》
《致女兒書》 王朔,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9月
書里,王朔和女兒交流的尺度相當寬泛,包括他在家庭倫理關係中的困擾、他在自己創作中的種種思考和苦苦探索,以及實際上以己為例,坦率地告示女兒真實的男人什麼樣。這是王朔的第一次「真人秀」,面對女兒他坦誠地打開了真實的內心和情感世界。同時,書中的文字極其優美和細密。
尤為難得的是,這裡有他最深刻的自我批判和反省。呈現出一個與印象中不一樣的王朔,這裡的他是一個真摯而又誠懇的爸爸,對女兒訴說出他最真實的想法。
真摯、深情、不留餘地的自我省思是《致女兒書》品高一格的鮮明標誌。
《爸爸愛喜禾》
《爸爸愛喜禾》 蔡春豬,新星出版社,2011年7月
在兒子喜禾被確診為「自閉症」之後,小蔡在微博以「爸爸愛喜禾」為名,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和戲劇性的細節場景,塑造了自強不殘、愛開玩笑的喜禾爸爸形象,小心翼翼地繞開了悲劇的漩渦,展現出來的是笑中帶淚的樂觀和對生活的熱愛。
本書正文分為兩部分,「英雄句短•父親篇」收錄了小蔡在得知兒子患自閉症後的感受,特別是他從無法接受現實到勇敢承擔的內心轉變過程;「一個父親的猜想•喜禾篇」以關鍵詞的形式模擬兒子喜禾的語言看親人、看家庭、看世界,角度獨特,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時折射出特殊家庭的特殊關係。
《漫遊者》
《漫遊者》 朱天心,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6月
作者在書中寫道,「父親不在後的最大不同,覺得自己像斷線風箏,可以無罣礙地四下亂跑,但我簡直不知如何形容,這全新的感覺」。在《的作者與我》中,女兒回憶了與父親相處的幾十年中,那些溫馨的過往,寄託了對父親深深的懷念。
五篇小說如節奏起伏的樂章,一場閃回跳躍的夢,連成稠密的長篇結構。朱天心在地理行旅與歷史洪荒、島嶼記憶與夢境、小說與散文的邊界漫遊,其死亡書寫包裹瑰麗的文學想像和哲學思辨,開創當代華語小說賦篇。
《如父如子》
《如父如子》 [日] 是枝裕和 / 佐野晶著 ,丹勇譯,湖南文藝出版社,2018年4月
書中的父親良多事業有成,家境優渥,是大型建築公司里的精英社員。對兒子慶多要求嚴格,規矩甚多,總是不滿意慶多過於綿軟的性格,陪伴兒子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覺得總有離不開他的工作等著他。殊不知,父親才是無人能取代的工作。「當意識到孩子也在注視著自己時,那一瞬間,便懂得了什麼是如父如子。」故事的最後,兒子慶多教會了父親良多如何成長為一個合格的父親。
《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 傅雷 / 朱梅馥 / 傅聰 ,譯林出版社,2016年5月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在1954年到1966年,兒子傅聰留學波蘭期間寫給傅聰和兒媳彌拉的家信。信里有父親傅雷對兒子的思念和關心,「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對兒子的教誨和鼓勵,「以演奏而論,我覺得大體很好……好孩子,我真該誇獎你幾句才好」;更有父子倆共同探討藝術的美妙,彼此分享對藝術的想法和觀點,「你說常在矛盾與快樂之中,但我相信藝術家沒有矛盾不會進步,不會演變,不會深入」。父親在書信中對兒子的囑咐和教導,體現了熾烈而深沉的父愛。在遙遙數萬里的兩地之間,是這些書信把父子倆的心牢牢地拴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