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夠教育好孩子,是父母之間永遠也不會淘汰的話題。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老一輩的「棍棒教育」早已不適用,但是從一方面來說,又不能隨孩子自由發展,何時該松,何時該緊,成為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在清華教授看來,即使採取「放養」政策,但是要想讓孩子長大能夠成才,父母最好在以下這3個方面試著逼孩子一把,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鍛鍊孩子的意志品質,以便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走得更遠。
無論時學習還是日常生活中,隨時都會出現各種變故以及困難,如果不能養成臨危不懼的習慣,沉穩的解決各種問題,很容易出現中途放棄的結果,最終導致一事無成。人都會習慣袋子自己的舒適區內,所以內心牴觸現有的生活出現各種變故,但是等到踏入社會後,隨時都會出現新的挑戰或者困難,這時必須學會直面困難,繼而解決困難。
當孩子年紀小的時候,父母不要一味的包辦解決所有出現的問題,學會放手讓孩子承擔責任與壓力,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讓他走得更遠。
目標是促進人前進的動力,但是不切實際的目標,卻是迷惑人的「毒藥」。當發現孩子喜歡給自己設定目標的時候,父母先不要急於否定,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切實可行的實現方法,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去實現。有的父母當聽到孩子的「豪言壯語」時,只是口中稱讚,但是卻覺得是孩子的一時興起,沒有及時的給予實際的建議,反而導致孩子養成一次次「放空話」的習慣,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寫作業拖沓、複習拖到最後一刻,都是不自律的表現,而這些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細枝末節,反而容易導致時間的浪費、以及年少天資的消耗。在現實生活中神童隕落的例子不在少數,相當一部分是因為無法克制自己的天性,而導致天資浪費,最後導致泯然眾人的悲劇。在清華教授看來,自律是每個成功人士的必備特徵之一,只有對自己有著極強的認知,能夠清楚的意識到自己所應該承擔的責任、義務,才能在未來的現實社會中走得更遠。
清華教授認為,父母固然要對孩子保留一定的私人空間,尊重孩子的自我意志,但是在以上這3個方面,最好逼孩子一把,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孩子最大的潛力,同時也不辜負孩子的天賦,讓孩子能夠在未來的路上踏實前行。
這裡有最高效的學習方法、最新鮮的教育諮詢,還有海量免費資料可以領取,點擊關注帳號,可以隨時諮詢小編學習問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