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父母」最能教給孩子的,2件正確的事

作者:CUP       2019-06-10 12:30:09


這兩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個十分催淚的泰國短片。

女孩因有一個聾啞父親而被同學嘲笑作弄,女孩的眼裡都是對父親的埋怨,父親對女兒越關心,女兒越煩躁。

一天,父親滿心歡喜的守著生日蛋糕想給女兒一個愛的驚喜,卻發現洗手間有異樣,他撞門而入,看到的是自殺的女兒。

在搶救室外父親焦急的揮舞著雙手,用手語告訴醫生:「請一定救救我的女兒,房子、積蓄全部都可以給你。」

一直以來,父親都用愛無聲地守護著女兒。現在他更願意用自己的血,喚醒女兒。當血液流進女孩身體的那一剎那,還昏迷著的小女孩,腦袋裡浮現的,是父親牽著她的手。當她醒來,淚眼中看見躺在一旁的父親,仍舊緊握著自己。

正如字幕上所說:「或許,你沒有一個100分完美的父親,卻有一個百分百全心愛你的父親。」

「不完美父母」最能教給孩子的,2件正確的事

其實,我們大多不是優秀的父母,更不是完美的父母,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就是把自己所擁有的,足量給到孩子。成為與我們能力相匹配的「好」父母。

01

談不上富裕,談不了學歷,就和孩子從同一起跑線開始。

中午,一個同事在那捧著一本書看得起勁,走進一看,滿篇的語法。「怎麼,你這是要打算回爐再造?」我打趣她道。

「沒啊,以前英語太渣,就想找補找補,不然連小學的卷子都看不了了。這兩年跟著我女兒「深造」了一下,以前哪知道什麼自然拼讀呀,我現在都能拼個七七八八了。這學期,音樂老師給了個譜子,叫在家輔導孩子彈尤克里里。我才知道我這輩子原來還有天賦自學一門樂器,我都會三首兒歌了,你想誇我不?」

看著她那一臉小驕傲的樣兒,才恍然明白,原來現在的起跑線不只是給孩子的起跑的,還是給父母陪跑的。說不定跑著跑著,就拉快了孩子,還跨越了自己。

前段時間,在微博上看到一則消息。一個在上海交通大學做公寓宿舍管理員的母親與兒子一起考研。兒子金榜題名的同時,49歲的她也擬錄為廣西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

母子都在路上,收穫是雙倍的。即收穫了母子之情,也收穫了新的人生格局。

「不完美父母」最能教給孩子的,2件正確的事

魚爸在《和孩子一起成長,是最好的教養》里說:我們有了孩子,看到他們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前行著。我們唯有努力同行,才能不辜負這一段上天賦予的難得的親子之情。

我們用物質上的滿足來誘導孩子向前,口頭不停地要求孩子進步,都不如給他們提供所需的幫助,或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孩子感受到有人與他攜手同行,總好過,他倍感壓力,還要艱難前行。

02

父母的「小失敗」和尷尬讓孩子看到,對他來說也是生動的一課。

兒子還在讀幼兒園時,一天回家,問爸爸:「你小時候有沒有受過老師的懲罰。」

爸爸的回答是:「不可能,我小時候從來沒有過。」

他又來問我同樣的問題。

「有啊,我和小朋友搶滑梯,要放學了,老師就不讓我們拿書包,就像這樣雙手放平站著。」我抬著手,委屈的給兒子描述著。兒子滿臉同情,又一本正經的說到:「搶滑梯是很危險的。」

我的「小失敗」讓他知道了什麼是不該做的,而且是要承擔後果的。

「不完美父母」最能教給孩子的,2件正確的事

朋友一次和孩子去買冰棍,結果在撕開包裝的時候,自己的那根冰棍掉到了地上。他聳聳肩笑著說:「哎,就像到嘴的鴨子突然飛了。剛才那個叔叔還看了我一眼,好尷尬呀。」

「再買一根唄,多大點事兒。」

「你不知道,我上次帶兒子出去,他的鞋子不知怎麼就走掉了,聽到路人輕輕的一聲笑,他不哭不鬧,卻生了很久的悶氣,我說什麼他也不理。我就想讓他看看,我也尷尬了一把。」

父母就是一場修行,還練就了這「潤物細無聲」的絕活。

《好兒子全靠媽媽教 好女兒全靠爸爸教(父女篇)》里也提到了這的問題:把你應對尷尬的方法傳授給你的孩子,他們會因此找到安全感,而且我相信這有助於培養他們的幽默感。

我們有時,會迴避把大人不好的一面展現給孩子,我們只呵斥孩子不要犯錯誤,可失敗後的經驗、尷尬的應對方法,才是我們應該教給他們的。我們的示範就是他們最好的課本,孩子會從中學到自己的處事智慧。

「不完美父母」最能教給孩子的,2件正確的事

父母往往塑造的形象都是權威的,不容質疑的。我教養你,你就需要順從我。可拋開父母這個身份誰都只是普通人而已,普通人豈能完美?

我們給不到孩子世界上最貴的,也給不到他世界上最遠的。但我們能從所擁有的裡面,選出最好的,送給我們手心裡的孩子。

歡迎關注@寶貝的院子,分享親子時光中的一切美好,以溫暖的姿態陪伴孩子成長!每天三分鐘,發現更好的孩子和自己!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腰間盤不突出,給孩子做的手工作業突出了?做一個合格的家長,難


怎麼讓孩子接受批評?掌握「三明治效應」,讓「批評」也「悅耳」


家庭教育|管孩子不是最難,最難的是那個度


寶寶睡覺有這4個動作,說明大腦發育好,全都占的偷偷樂吧


孩子為何「膽小」不愛「交流」學者:家庭環境找原因


夏天早餐這麼做,好吃又省事,全家都喜歡,早起半小時全都能做好


伴讀 | 莫言:好的家庭教育濃縮為6句話!(父母請牢記)


校長說:「寧願孩子成績平平,老師也不要去批評打罵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