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3歲以後,心智發展非常快,每天的變化都讓家長驚訝,這個過程中孩子通過玩遊戲,問問題來提高他們的心智。孩子在3歲的時候能玩的遊戲已經非常多了,比如積木,卡片之類的。很多教育培訓也是要求3歲的基本門檻,因為這個時候孩子手腳協調能力已經能勝任它們了。
為什麼要讓孩子玩遊戲呢?孩子在遊戲過程中,會把遊戲當做情緒的宣洩口,我們很多家長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經常發現,孩子不知輕重對其他孩子施暴,施暴可能有點重,會打周圍的孩子。如果孩子有哥哥姐姐,或者年齡大一點的朋友的對他(她)施加了暴力行為,他(她)會把情緒宣洩給周圍的朋友或者玩具。
遊戲還能提高孩子的掌控力。很多人說想回到小時候,可以天天無憂無慮,可是如果你問小朋友,沒有一個留念現在的,為什麼呢?因為缺乏掌控力,他們這時候需要別人照顧,照顧就意味著需要遷就別人的想法,需要依賴他人的幫助,可以說處處受到限制,換位思考,你現在還願意回去嗎?
所以孩子在遊戲世界裡,自己能掌控自己的玩具,特別是過家家的遊戲,他(她)能充當爸爸或者媽媽,能夠自己掙錢,能夠自己支配錢。
孩子能在遊戲中強化對性別的認知,很多家長發現性別的差異在孩子小時候就體現出來了,男孩喜歡工程機械、槍械、汽車等等,而女孩呢?喜歡芭比娃玩,喜歡魔法遊戲。不知不覺中孩子已經在扮演自己未來職業中的角色。
有時候有些孩子會玩一些跨性別的遊戲,比如男孩會抱娃娃,女孩會玩槍械類型遊戲,這些都完全不必要擔心,每個孩子都異性的一面,但是這個時候家長不要強制反對,往往這種反對會造成孩子扭曲,順其自然就好。
孩子除了玩遊戲,還喜歡問為什麼?他們能夠觀察身邊的事物,只要不明白就會問為什麼,有時候問的問題,讓你也覺得腦洞很大,比如恐龍吃螞蟻嗎?地鐵是龍嗎?這一類讓你無從作答的問題。有時候他們會好奇自己的身體,手指頭為什麼是五個?男孩女孩為什麼不一樣等等,這些讓你無法回答,有些讓你哭笑不得的問題。
這個階段孩子已經開始有簡單的邏輯推理能力了,也就是家長說的,孩子不好騙了。比如我們經常回答的問題,孩子從哪兒來的,如果你這個時候告訴他(她)你是從垃圾堆里撿回來的,他(她)會一直追問,哪個垃圾堆,那個垃圾堆還有嗎?
他們甚至對一些科學問題也會感興趣,比如天為什麼是藍色的?水為什麼會結冰?如果我們沒有一些科學素養,真的會誤導孩子。另外,孩子此時也會問你一些,你不願意回答的問題,比如:死亡,爺爺會死嗎?奶奶會死嗎?或者爸爸會死嗎?
這些問題不能簡單的去回答,不能說:「會!」這會讓孩子難以接受,身邊的親人離開自己。應該先介紹天堂,或者另外一個美好世界,死亡只是換了一種生活方式。比如我們可以讓孩子看電影《尋夢環遊記》,告訴他們死亡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反而很可愛的。不管你願不願意回答這些問題,孩子都會問到,我們在滿足孩子好奇心的時候,也要去學習。
孩子在3歲以後,會有妒忌,妒忌人們之間的親疏遠近,比如孩子會妒忌父母之間的夫妻關係,因為他(她)會發現父母經常把他(她)排除在外。最明顯的是,夫妻倆坐在沙發上,孩子一定要擠在你們倆人中間,還有的孩子會說:「等我長大了,我要娶我媽媽」或者「我將來要嫁給我爸爸」,不要被這雷人的話嚇到,這是他(她)在你們夫妻感情中受傷了,本應該排在第一的親子關係,卻被夫妻感情所取代。所以夫妻間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秀恩愛,幫助孩子處理好親子關係。
還有很多家庭,父母一方,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這會讓孩子情緒起伏非常厲害,唱紅臉的可以讓他(她)情緒平復,而黑臉會讓他(她)情緒緊張,如果家庭里夫妻間經常這樣切換,會發現孩子跟神經病一樣。
如果家庭里不止一個孩子,對孩子來說有了一個極大的挑戰。如果孩子之間相差年齡比較大還好,如果差在三歲以內,他們看到爸爸媽媽全部關注度在弟弟或者妹妹身上,他們會難以接受。我們中國家庭的處理方式一般都是,「他(她)還小,你要讓著他(她)」。這種做法會傷害孩子極其脆弱的心靈,這麼小的年齡讓他們承擔責任,確實非常困難的。當然兩個孩子也有很多好處,小的孩子會模仿哥哥或者姐姐,讓語言能力獲得快速提升,另外他們分享玩具,有時候他們還會一起商量對付父母。
孩子最大的陌生人社會,應該就是幼兒園了。因為孩子還小,他們很難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有些孩子在幼兒園裡,覺得打其他的孩子能獲得極大關注度,以為這樣可以交朋友。這個時候老師和家長一定要搞清楚孩子心裡是如何想的,不要過早的把孩子判定成壞孩子。
此時孩子在幼兒園已經開始找朋友了,他們會找到和自己性格相仿的做朋友,害羞的與害羞的聚一起,鬧騰的與鬧騰的聚一起,甚至吃貨與吃貨也會聚到一起。在這個集體中,有些孩子會充當主導者,他(她)喜歡發號施令,也會恃強凌弱排擠其他孩子。此時的社會關係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即時去干預和引導。
孩子3歲開始面臨著三層關係,第一層是與父母的關係,他們會出現戀父或者戀母情結,這個時候需要父母幫助建立界限。第二層是跟兄弟姐妹的關係,友情與競爭對手共存,父母這時候不需要強加干涉,讓他們自己學會如何處理這些問題,讓他們在問題中成長。第三層是跟其他人的關係,孩子開始探索世界,結交新朋友,可能需要成年人的一些耐心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