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小兒若要四時安,常要三分飢與寒」,即小兒不生病,就不要給孩子吃的太飽、穿的太多。
無論是哪一種食物再有營養也不能吃的太多,否則不但不能使孩子健康,反而會造成孩子「積食」,給孩子身體帶來損害。
一、什 麼 是 積 食
孩子後天脾胃尚未發育完善的階段,未充分消化的穢物積聚、堵塞在腸道,稱為「積食」。
腸道上接脾胃,下連肛腸,是個中間樞紐環節,腸道堵塞帶來的直接危害是:
在中,穢物充滿導致腹脹如鼓;在上,由於下方樞紐失靈而出現不思飲食;在下,由於穢物阻礙而出現大便不通。
寶寶腸胃不好,遺傳會是一部分原因,平時的喂養習慣也是一部分原因。孩子本來在一樣大的孩子中屬於比較胖胖型的,但是在五個月的時候,開始常常積食。幾次後,孩子慢慢的瘦下來了,直到1歲多,孩子的個子也比同齡孩子略低一些。
孩子一旦有過一次積食後,以後的腸胃就會更難照顧,三天兩頭的不舒服。
孩子積食了會有什麼症狀,該怎麼處理,怎麼從開始避免積食呢?
一、怎麼判斷積食
寶寶輕微積食的時候,媽媽稍微注意寶寶飲食的量和飲食比例就可以調整過來了。但是飲食嚴重了,就必須藉助藥物來治療了。所以,知道積食的症狀,及時調整寶寶飲食是很有必要的。
舌苔白厚、口氣、食欲不振、腹部鼓脹、嘔吐、發燒等都是積食的症狀。舌苔白厚、口氣是最容易發現的症狀,媽媽平時就需要時常觀察寶寶的舌苔。
二、積食了怎麼處理
寶寶輕微積食,最好採用調整飲食的方法,不要隨意讓寶寶吃腸胃的藥。是藥三分毒,並且寶寶的腸胃很脆弱,吃藥可以治療當下,但是以後腸胃會越來越脆弱,越來越容易積食。
寶寶積食了,可以適當的減少寶寶的飲食量,飲食比例可以多增加些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助消化的山楂、蘋果、胡蘿蔔等。還有容易消化的軟食、半流食,比如米粥、軟飯。
三、怎麼避免積食
喂養習慣不好,寶寶不是積食就是便秘要麼拉肚子,所以喂養習慣要養好。首先就是注意飲食結構,不要暴飲暴食。如果寶寶一頓吃多了,接下來幾次飯要注意減少一定的量,直到積食的症狀消失。
吃完飯,尤其是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不要立馬睡覺,也就是睡前1小時不要吃飯。寶寶如果一直在吃小零食,吃飯的時候吃不下不要硬逼著孩子吃,零食也占了一部分的飲食量。
如果積食不及時蕩滌,在腸胃系統上就會向縱深發展,導致孩子脾胃發育受到抑制,形成頑固性消化不良---「疳積」。
很多非洲的孩子瘦骨如柴卻肚子很大,就屬於這個情況。
01積食與舌苔剝落
小兒舌苔剝脫與現代醫學的小兒地圖舌相似。
產生的原因是由於乳積食滯,郁久化熱,蘊結心脾,火熱上熏造成舌苔剝脫所致。治以消食導滯、清心瀉脾熱的藥,很快就好。
02積食與貧血
積食容易導致脾虛,而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所以積食時間久了,小孩子容易血虛。
從西醫上說,孩子脾胃不好,就容易偏食厭食挑食,營養不均衡,時間長了就會貧血。所以,貧血的時候也應當調理脾胃。
03積食與蕁麻疹、丘疹樣蕁麻疹
小兒積滯日久,容易損傷脾胃,導致郁而化熱、聚濕生痰。而脾主肌肉四肢,這時候,一方面,熱、痰、濕相合,外發於肌腠,容易導致蕁麻疹等。
另一方面,脾胃損傷,易感外邪。這時候內有積熱,外有外邪,內外交攻,就容易郁於肌腠而出現蕁麻疹等疾病。
消除積食的方法之..
小 兒 推 拿 篇:
積食是中醫的說法,因此用中醫的辦法來解決是最有效的,而最管用的非推拿莫屬。
溫馨提示:小兒推拿的門派比較多,如同武俠小說中的各門派一樣,心法不同結果相同。大家要關注的是整套手法而不是單一的一個手法,不要在做一個症狀推拿中混用不同門派的手法!
01 清大腸經(3分鐘)
從食指末端起始(商陽),沿食指橈側緣(二間、三間)。
02 揉板門(3-5分鐘)
板門重按有酸麻感,為胃全息反應點。嚴重的積食也可用指甲掐,揉3掐1。
03 順運內八卦(3-5分鐘)
內八卦穴,是小兒推拿中的臨床常用穴位之一,具有寬胸利膈、理氣化痰、行滯消食的作用。主要用於痰結喘咳、乳食內傷、腹脹、脹悶、嘔吐等症。
04 掌小橫紋(3分鐘)
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稱為推法,四橫紋穴為改善積食等問題的要穴。
05 掐揉四橫紋(5分鐘)
四橫紋是常用的消積穴位之一,也是民間挑疳的部位之一。
06 推七節骨(3分鐘)
位於腰骶正中,命門至尾骨端一線。向上推溫陽止瀉,並治脫肛;向下推治便秘等症。
孩兒樂小結:「不吃飯,怎麼長個長肉」,這句話也許經常被爺爺奶奶掛在嘴邊,但是吃的多了雜了,超過寶寶腸胃可以負擔的,對寶寶的成長發育也不好。
五臟之間的平衡被打破,無法協調運作,才導致積食,而積食就好比第一張多米諾骨牌要倒了,那將會給孩子帶來很多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