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種食物被定為一級致癌物
「月光光,照地塘;年卅晚,摘檳榔;檳榔香,摘子姜……」廣州人對這首童謠耳熟能 詳,其中第一個提到的食品檳榔深入民心。檳榔在國內外多個地區都 是 傳統美食,然而,近期有報道稱嬰幼兒常用藥四磨湯含致癌物檳榔,徹底顛覆了公眾對檳榔的認識。原來世界衛生組織早在10年前就已明確認定檳榔是一級致癌 物,可導致口腔癌變。對此口腔醫學專家建議,經常吃檳榔等「重口味」食品的人要特別注意口腔是否出現粗糙的斑塊,確診癌變就要及時切除乾淨。
這 種食物被定為一級致癌物
檳榔可口但不宜過多食用
通常所說的檳榔,是指以檳榔果為主要成分,配以萎葉、石灰以及檳榔的花、藤而形成的 嚼塊。
傳統醫學認為,檳榔具有「殺蟲,破積,降氣行滯,行水化濕」的功效,曾被用來治療絛 蟲、鉤蟲、蛔蟲、繞蟲、薑片蟲等寄生蟲感染。由檳榔與烏藥、 人參、沉香組成的四磨湯主治「七情氣逆,上氣喘急,妨悶不食」,民間有在嬰兒出生一周後服用四磨湯的傳統,據說有利於孩子腸胃,以後不鬧肚子。據藥監部門 透露,目前我國有225個藥品含有檳榔。
然而,醫學界長期以來懷疑經常嚼食檳榔會造成口腔潰瘍、牙齦退變、黏膜下纖維化,進 而導致口腔癌變,例如有研究發現咀嚼檳榔令口腔癌的風險上升 8.4~9.9倍;檳榔果中的檳榔素和檳榔鹼具有潛在的致癌性,檳榔的花、藤都含有致癌物質,美國和日本曾用檳榔提取物進行實驗,發現會導致鼠類癌變。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 究中心(IARC)收集了包括中國台灣、印度、巴基斯坦等7個國家和地區的上百篇檳榔研究報告,掌握了充分的流行 病學證據後,於2003年8月7日發表結論認定咀嚼檳榔可致癌。記者從IARC官網下載到今年4月更新的一級致癌物目錄,發現檳榔果、檳榔咀嚼塊赫然在 列。所謂一級致癌物,是指對人體有明確致癌性的物質或混合物,除了檳榔外還有如黃麴毒素、砒霜、石棉、二惡英、甲醛、酒精、菸草等著名毒物。
2011年《中華口腔醫學研究雜誌》發表研究稱,在流行嚼檳榔流行的國家和地區中, 口腔癌的發病率名列前茅。世界上檳榔消耗最大的國家是印度, 該國的口腔癌發病率居世界第一位。居世界第二的是巴布亞紐幾內亞,該國接近60%的居民咀嚼檳榔。中國台灣地區也是咀嚼檳榔成風,每10萬男性居民中就有 27.4例口腔癌患者。目前,醫學界已發現檳榔與咽癌、喉癌、食道癌等有明顯相關。
「重口味」嗜好或致癌前病變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口腔科主任劉冰介紹說,檳榔及其配料石灰可對口腔產生強烈的局部 刺激,偶爾吃一點問題不大,但經常咀嚼就會有大量化學物質被 牙齦、舌黏膜和頰黏膜吸收,令這些地方的鱗狀上皮產生白斑或者紅斑。 口腔黏膜正常應該呈粉紅色,而白斑呈啞色,紅斑呈鮮紅色,外表都比較粗糙,屬於癌前病 變。除了嚼檳榔,反覆發生咬傷、燒灼傷所致的機械損傷,經常吸菸、喝酒,使用刺激性很強的牙膏、漱口水,經常咬筆頭等堅硬的異物,也可能導致類似病變。有 的人喜歡吃「重口味」,終日離不開芥末、麻辣、腌制食品等,劉冰檢查他們的口腔,發現黏膜已經接近布滿老繭的皮膚。
口腔組織受刺激後產生炎症,不斷進行修復,細胞增生過度活躍,若發生基因突變,便可 向癌細胞轉化。有的患者最初在舌緣、牙齦、軟顎、硬齶處出現 口腔潰瘍,逐漸形成硬結,造成異物感,但是不感覺痛,碰傷還容易出血,切下來做病理檢查便能確診口腔癌。與之相反,幾天就能恢復的口腔潰瘍一般不是惡變。
劉冰稱,口腔癌的發病率不高,患者往往缺乏警惕,常在進行其他口腔診療操作中偶然發 現。有的人來就診時已經很嚴重,癌細胞局部擴散導致舌頭都不 會動了,也可擴散到上顎、下頜骨等處,甚至堵塞咽喉,整個口腔發硬、發臭、流膿,很容易發生大出血。很多患者無法進食,最後活活餓死。
手術和化療是治療口腔癌的首選治療手段,放療也時常用到。劉冰稱,做口腔癌的根治術 要切掉病變周圍的部分組織並且清掃淋巴結,這對患者的臉型影響很大,之後還需要做修復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