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人和自然是統一的,小兒的生長發育與自然界的生、長、化、收、藏密切相關。《黃帝內經》中提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說的是春季具有升發之氣,使萬物生長。
兒童在春季里就像一顆躍躍欲試、準備茁壯生長的樹苗,此時採用中醫推拿手法刺激身體的穴位與經絡,具有疏通經絡、調整陰陽、扶正祛邪、增強臟腑功能的作用,可以有效促進兒童的生長發育。兒童在推拿的同時,配合均衡的飲食營養、適量的戶外運動、規律的生活方式,則生長效果更佳。
那麼,按揉哪些穴位能夠促進孩子長高呢?我們的中醫老師整理了9種推拿手法,家長們一起來學習吧。
1.脾經
位置:拇指末節螺紋面或拇指橈側緣,由指尖至指跟成一直線。
寶媽們可以一手固定寶寶拇指,另一手以拇指螺紋面旋推寶寶拇指螺紋面100-300次,或以拇指指端自寶寶拇指橈側緣指尖向指跟方向直推100-500次,亦可往返推清補脾經。
2.腎經
位置:小指末節螺紋面或小指掌面稍偏尺側,由指尖至指跟成一直線。
腎經多補,寶媽們可以一手固定寶寶小指 ,另一手以拇指螺紋面旋推寶寶小指末節螺紋面100-300次;或以拇指指端自寶寶小指指尖向指跟方向直推100-500次。
3.三關
位置:前臂橈側緣,腕橫紋至肘橫紋,即陽池(太淵)至曲池成一直線。
寶媽一手握持寶寶手部,另一手以拇指橈側緣或食、中指面自腕橫紋推向肘橫紋推100-500次,稱推三關;屈寶寶拇指,自拇指外側端推向肘橫紋稱為大推三關。
4.足三里
位置:在小腿前外側,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寶媽以拇指端或螺紋面著力,稍用力按揉30- 50次。
5.三陰交
位置: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面後緣。
寶媽以拇指或食指、中指的螺紋面著力,稍用力按揉30- 50次。
6.湧泉
位置:在足掌心前1/3與後2/3交界處的凹陷中。
寶媽以拇指螺紋面著力,稍用力在湧泉穴上揉30- 50次。
7.百會
位置:兩耳尖連線與頭頂正中線的交點處。
寶媽用拇指端按或揉,按揉30-50次,1歲內的小寶寶要注意避開囟門,按揉力度要輕柔、緩和。
8.捏脊
位置:在背部後正中線上,自第一胸椎至尾椎端呈一直線旁,穴呈線狀。
寶媽兩手沿著脊柱的兩旁,用捏法把皮捏起來,邊提捏,邊向前推進,由尾骶部捏到第一胸椎,重複3-5遍。
9.活動六大關節
位置:六大關節包括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
寶媽可以一手固定寶寶一側關節,另一手先順時針後逆時針旋轉相應關節10-20次。
關注公眾號:金鑰匙健康
了解更多中醫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