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去幼兒園」,當孩子如此說時

作者:CUP       2019-10-19 00:46:53


"

我的孩子快上小學了,幼兒園的三四年,轉過一次園。

看著他從「不想去幼兒園」的唉聲嘆氣和哭鬧掙紮成長為「明天還去幼兒園」的歡脫雀躍,如今回想起來,還好及時給孩子轉了幼兒園。

三歲前

孩子上了半年托班,讓他提早適應了下集體生活,半年無事。

三歲後

9月份送到幼兒園的小班,挑選了個老師都是專業院校畢業且園方資質齊全的幼兒園,中班大班孩子都井然有序學習知識,科學育兒應該會讓孩子有很好的成長。最初孩子憑藉托班的生活經歷,很快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節奏,但隨著時間推移,孩子的牴觸情緒越來越大。甚至出現了與那些沒上過托班的孩子一樣的哭鬧和掙扎...雖然偶爾也有尿褲子沒有換的事情,但也能理解三個老師照看三十多個孩子的不容易,也就沒多想,直到四歲的中班...

四歲

上了中班,班裡老師人員調動,孩子們熟悉的部分老師更換了,新一輪的互相適應並不太順利。部分老師人員調動了,數量還維持在三個。而孩子數量增加了幾個插班生,關鍵是四歲的孩子遠比三歲更調皮,更有主意,所以老師們的工作負擔明顯增大,身為家長可能看不到老師的工作負擔,但看得到自家孩子尿褲子的情況更多了,也聽到了孩子被打的傳言。

隨即家長們互相詢問情況,有的孩子承認因為學不會知識被打,有的孩子只承認因為調皮被打。比較集中的是某個老師教認識「雞、鴨、鵝、鵑、鴿、鷗」,孩子們能答得出「雞、鴨、鵝」,有些也能答得出「鴿」,但很多孩子答不出「鵑、鴿、鷗」,所以被老師打。當然,並沒有嚴重到受傷的程度,有些家長也認可,覺得老師教了,不會挨打很正常。而我覺得我們內陸城市孩子沒見過或很少接觸「鷗」,對於「鵑、鴿」,孩子或許只能看的出它們是「鳥」...

於是自己單獨也好,聯絡其他家長一起也好,向老師溝通學前教育的內容是否妥當,無奈老師以專業性和園方規定婉拒家長們的建議。後來好不容易熬到國家明令禁止幼兒園學前教育,才減少到只學數字和拼音、簡單生字。為何不嚴格執行規定?因為園方怕其他幼兒園的優秀教學將意圖上進家長的孩子「挖走」。所以孩子的中班一直處在各種學習、各種親子活動、各種演出、參觀...父母時常與孩子一起感嘆好累,好累。

中班下半學期,孩子已經很少哭鬧或掙扎不去幼兒園了,他已經絕望了,只是每天早晨心情沉重且毫無生氣的起床洗臉刷牙。而當家長的我,雖然工作繁重,也突然想與孩子一起放縱一下。於是給自己和孩子都請了假,吃、玩、學,陪了他一整天,他好像又回到了不上幼兒園那時候的開心、快樂。但當晚上他意識到第二天仍要去幼兒園,又變成了多愁善感的狀態。哄他睡覺,摟著皺著眉頭的他就下定了決心,轉幼兒園吧。

轉園

除了愛人,幾乎全部親朋好友都反對我們離開這家幼兒園,原因無外乎都是我當初選擇這家幼兒園的原因,但我很堅持。因為陪孩子那天出去玩時路過幼兒園,他非常緊張抓著我的手,快速離開,擔心老師會出來把他抓緊去,我說:不怕,媽媽在。他答:你會放手的。

這句話對我打擊很大,好像他最需要我拉著的時候,我卻反而推了他一把...

之後的轉園,也並非一帆風順,新環境、新同學、新的集體生活模式,也讓他手足無措過。後來孩子的狀態明顯感到很放鬆,從原來日漸枯萎恢復到元氣滿滿。每天換著樣拿繪本或玩具與同學們分享,學會新的且簡單的知識時流露出很自然的滿足感和優越感。我也不用再擔心他完不成手工作業或指定舞蹈動作。相比之前他完不成要求時的哭泣,他覺得我凶,我覺得他笨,的那種生活。我和他現在都找到了可以安全快樂活動的幼兒園,我和愛人可以更安心地工作,同時與幼兒園一起給他心理生理的成長需要。

為人父母,理解他們,幫助他們,給他們合適的學前教育環境,或許是我們在幼兒園階段能做的最重要的事。

歡迎關注我們,閱讀更多兒童文章

你的孩子現在快樂麼?

"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心理學:被隨意貼上的標籤,會從「你是」變成「我就是」


10歲女孩連環踹媽媽:別在該「扎針」的年紀,給孩子「吃糖」


孩子不聰明,家長揮一揮「閱讀」的魔法棒,點亮孩子的智力


​孩子長高跳出誤區,抓住「生長線」才是關鍵!孩子1米8不再是夢


孩子「的、地、得「不會用?老師直言:這樣教你肯定會,家長收藏


公交車上,熊孩子搶別人手機,寶媽無動於衷,90後出手幫教娃


新手媽媽取經之路:6-7月嬰兒


《大長今》李英愛21歲嫩照曝光!五官深邃「神似李嘉欣」美顏驚人 「從小美到大」48歲超凍齡